老舍之謎_第五章 回國之路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他又感慨道:年青人,總急著著名,他們不曉得,名流不是那麼好當的。成了名,那名字就不但屬於你本身……當名流是要’事 支出代價的,乃至捐軀小我的自在……實在,這也不儘然。相反的例子也是華侈,對社會而言,何嘗就不是。

老舍的誤區就在於,他把一個“大師”降格為“匠人”了,多少也覺得寫東西隻是他小我的行動,寫好一個東西隻是為他小我得名利,而不把它當作是本身對社會所能做出的最好“進獻”,是社會真正“最需求”他來做的。

1953年秋,中國群眾第三屆慰勞團構成,賀龍為團長,老舍、梅蘭芳、康克清、吳晗等為副團長。10月20日達到朝鮮,停止動期五十餘天的慰勞活動。事情結束後,他要求留下來體驗餬口,和火線兵士共同餬口5個月。1954年4月返國,寫出了中篇小說《知名高地有了名》。當即又動手籌辦質料,寫反應工人餬口的腳本《青年突擊隊》。這邊剛脫稿,他又服從公安部長的定見,寫起了諷刺劇《西望長安》。

理事會理事共45人,候補理事5人,常務理事25人。理事會包含了都城文藝界各方麵的代表。

1949年今後,檢查舊作也比較嚴。陳徒手說:“凡舊作與新社會分歧拍的,都得細心過濾、刪掉。……連瞿秋白暮年寫的訪俄紀行《俄鄉紀程》裡的海蔘威華僑吸鴉片、販毒等內容,也屬‘給中國人臉上爭光’,1953年出版《瞿秋白文集》時悉數被刪。……老作家要出版舊作,就更得細心考慮、刪節了。比方葉聖陶忍痛將他的首要作品《倪煥之》刪去了好幾章。曹禺則被迫改寫《雷雨》、《日出》的腳本,……老舍也不例外。……一時拿不出新作,就先對其首要著作《駱駝祥子》開刀。該書開端有近萬字,描述祥子如何出錯為行屍走肉,小我主義的末路鬼。他對祥子的結局實際是否定的。但是現在祥子屬勞動聽民,是無產階層分子,那樣描述祥子有‘美化勞動聽民’的懷疑,再版時隻好十足刪去。”

10月初,老舍來到舊金山,擬坐威爾遜總統號輪船赴香港,然後北上。因為船延期動身,在三藩市又等了約一週,13日才乘船離美。同船有22名返國的留門生。船經夏威夷檀香山、日本橫濱、菲律賓馬尼拉,老舍均下船作觀光。11月4日抵香港。去北方的船票吃緊,28日他纔買到,經朝鮮仁川,12月9日到了天津。1949年12月12日,老舍回北京,暫住北京飯店。此時已是闊彆北京14年了。次日,周恩來在陽翰笙伴隨下,前來看望。見老舍有腿疾,行動不便,就給他配了專車。

人藝的朋友們提了定見,他幾次來去,重寫了九次,直到演出前,才取名叫《春華秋實》,支出很多,成果卻不很“勝利”。他不計算藝術上的得失,把對當前實際的社會教誨感化擺在第一名。

1950年10月25日,中國群眾誌願軍出兵朝鮮,天下文聯建立鼓吹委員會,老舍、儈悲鴻等13人被選為鼓吹委員。他構造編寫各種文章,並帶頭捐款,支撐、援助朝鮮戰役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