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_第6章 論語八佾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【譯文】

【註釋】

【譯文】

3.6 季氏旅①於泰山,子謂冉有②曰:“女③弗能救④與?”對曰:“不能。”子曰:“嗚呼!曾謂泰山不如林放⑤乎?”

①射:原意為射箭。此處指當代的射禮。

①三家:魯國當政的三家:孟孫氏、叔孫氏、季孫氏。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代,又稱“三桓”。

【註釋】

【譯文】

孔子在這裡所說的“君子無所爭”,即便要爭,也是彬彬有禮的爭,這反應了孔子和儒家思惟的一個首要特性,即誇大謙遜謙遜而鄙夷無禮的、不公道的合作,這是可取的。但過於誇大謙遜謙遜,乃至於把它與合法的合作對峙起來,就會按捺人們主動進取、勇於開辟的精力,成為社會生長的品德阻力。

3.5 子曰:“蠻夷①之有君,不如諸夏②之亡③也。”

②繪過後素:繪,畫。素,白底。

【原文】

孔子說:“夏朝的禮,我能說出來,(但是它的後代)杞國不敷以證明我的話;殷朝的禮,我能說出來,(但它的後代)宋國不敷以證明我的話。這都是因為筆墨質料和熟諳夏禮和殷禮的人不敷的原因。如果充足的話,我便能夠獲得證瞭然。”

①天孫賈:衛靈公的大臣,時任大夫。

3.2 三家①者以《雍》徹②。子曰:“‘相維辟公,天子穆穆’③,奚取於三家之堂④?”

【評析】

【譯文】

⑤林放:見本篇第4章之注。

【原文】

【評析】

【原文】

3.9 子曰:“夏禮吾能言之,杞①不敷徵②也;殷禮吾能言之,宋③不敷徵也。文獻④不敷故也。足,則吾能徵之矣。”

①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,素覺得絢兮:前兩句見《詩經·衛風·碩人》篇。倩,音qiàn,笑得都雅。兮,語助詞,相稱於“啊”。盼:眼睛吵嘴清楚。絢,有文采。

3.3 子曰:“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”

【註釋】

【註釋】

【本篇引語】

【原文】

②媚:奉承、湊趣、阿諛。

①禘:音dì,當代隻要天子才氣夠停止的祭奠先人的非常昌大的典禮。

③女:同汝,你。

【原文】

【譯文】

季孫氏去祭奠泰山。孔子對冉有說:“你莫非不能勸止他嗎?”冉有說:“不能。”孔子說:“唉!莫非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?”

①杞:春秋時國名,是夏禹的後嗣。在今河南杞縣一帶。

③吾不欲觀之矣:我不肯意看了。

【原文】

③可忍:能夠忍心。一說能夠容忍。

孔子談到季氏,說,“他用六十四人在本身的天井中吹打跳舞,如許的事他都忍心去做,另有甚麼事情不成狠心做出來呢?”

孔子以為,在魯國的禘祭中,名分倒置,不值得一看。以是有人問他關於禘祭的規定時,他用心說不曉得。但緊接著又說,誰能曉得禘祭的事理,治天下就輕易了。這就是說,誰曉得禘祭的規定,誰便能夠歸複混亂的“禮”了。

孟孫氏、叔孫氏、季孫氏三家在祭祖結束撤去祭品時,也命樂工唱《雍》這篇詩。孔子說:“(《雍》詩上這兩句)‘助祭的是諸侯,天子嚴厲靜穆地在那邊主祭。’如許的意義,如何能用在你三家的廟堂裡呢?”

④救:挽求、勸止的意義。這裡指諫止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