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氏春秋_第3章 季春紀第三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流水不腐,戶樞不螻,動也。形氣亦然。形不動則精不流,精不流則氣鬱。鬱處頭則為腫、為風,處耳則為挶、為聾,處目則為<目蔑>、為盲,處鼻則為鼽、為窒,處腹則為張、為疛,處足則為痿、為蹶。

一曰:季春之月,日在胃,昏七星中,旦牽牛中,其日甲乙,其帝太皞,其神句芒,其蟲鱗,其音角,律中姑洗,其數八,其味酸,其臭膻,其祀戶,祭先脾。桐始華,田鼠化為鴽,虹始見,萍始生。天子居青陽右個,乘鸞輅,駕蒼龍,載青旗,衣青衣,服青玉,食麥與羊,其器疏以達。

行之是令,而甘霖至三旬。季春行冬令,則寒氣時發,草木皆肅,國有大恐;行夏令,則民多疾疫,時雨不降,山陵不收;行秋令,則天多沈陰,淫雨早降,兵革並起。

何謂反諸己也?適耳目,節嗜慾,釋智謀,去巧故,而遊意乎無窮之次,事心乎天然之途。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。無以害其天則知精,知精則知神,知神之謂得一。凡彼萬形,得一後成。故知一,則應物竄改,闊大淵深,不成測也;德行昭美,比於日月,不成息也,豪士時之,遠方來賓,不成塞也;意氣宣通,無所束縛,不成收也。故知知一,則複歸於樸,嗜慾易足,取養節薄,不成得也;離世自樂,中情潔白,不成量也;威不能懼,嚴不能恐,不成服也。故知知一,則可行動當務,與時周旋,不成極也;舉錯以數,取與遵理,不成惑也;言無遺者,集肌膚,不成革也。讒人困窮,賢者遂興,不成匿也。故知知一,則若六合然,則何事之不堪?何物之不該?譬之若禦者,反諸己,則車輕馬利,致遠複食而不倦。昔上世之亡主,以罪為在人,故日殛斃而不止,乃至於亡而不悟。三代之興王,以罪為在己,故日功而不衰,乃至於王。

季春

是月也,活力方盛,陽氣宣泄,生者畢出,萌者儘達,不成以內。天子佈德行惠,命有司發倉窌,賜貧困,振乏絕,開府庫,出幣帛,周天下,勉諸侯,聘名流,禮賢者。

當代上卜筮禱祠,故疾病癒來。譬之若射者,射而不中,反修於招,何益於中?夫以湯止沸,沸愈不止,去其火則止矣。故巫醫毒藥,逐除治之,故古之人賤之也,為其末也。

先王之立高官也,必使之方,方則分定,分定則下不相隱。堯舜,賢主也,皆以賢者為後,不肯與其子孫,猶若立官必使之方。當代之人主,皆欲世勿失矣,而與其子孫,立官不能使之方,以私慾亂之也,何哉?其所欲者之遠,而所知者之近也。今五音之無不該也,其分審也。宮、徵、商、羽、角,各處其處,音皆調均,不成以相違,此以是不受也。賢主之立官有似於此。百官各處其職、治其事以待主,主無不安矣;以此治國,國無倒黴矣;以此備患,患無由至矣。

五曰:天道圜,隧道方。聖國法之,以是立高低。何故說天道之圜也?精氣一上一下,圜周龐大,無所稽留,故曰天道圜。何故說隧道之方也?萬物殊類殊形,皆有分職,不能相為,故曰隧道方。主執圜,臣處方,方圜不易,其國乃昌。

《詩》曰:“執轡如組。”孔子曰:“審此言也,可覺得天下。”子貢曰:“何其躁也!”孔子曰:“非謂其躁也,謂其為之於此,而成文於彼也。”賢人組修其身而成文於天下矣。故子華子曰:“丘陵成而穴者安矣,大水深淵成而魚鱉安矣,鬆柏成而途之人已蔭矣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