夢溪筆談_第11章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《史記律書》所論二十八舍、十二律,多皆臆配,殊無義理。至於言數,亦多差舛。如所謂“律數者,八十一為宮,五十四為徵,七十二為商,四十八為羽,六十四為角”。此止是黃鐘一均耳。十二律各有五音,豈得定以此為律數?如五十四在黃鐘則為徵,在夾鐘則為角,在中呂則為商。兼律有多寡之數,有實積之數,有短長之數,有周徑之數,有清濁之數。其八十1、五十4、七十2、四十8、六十四,止是實積數耳。又雲:“黃鐘長八寸七分一,大呂長七寸五分三分一,大蔟長七寸七分二,夾鐘長六寸二分三分一,姑洗長六寸七分四,中呂長五寸九分三分二,蕤賓長五寸六分二分一,林鐘長五寸七分四,夷則長五寸四分三分二,南呂長四寸七分八,無射長四寸四分三分二,應鐘長四寸二分三分二。”此尤誤也。此亦實積耳,非律之長也。蓋其間字又有誤者,疑先人傳寫之失也。餘分下分母,凡“七”字皆當作“十”字,誤屈此中畫耳。

曆法,天有黃、赤二道,月有九道。此皆強名罷了,非實有也。亦由天之有三百六十五度,天何嘗有度,以日行三百六十五日而一期強為之度,以步日月五星行次罷了。日之所由,謂之黃道;南北極當中度最均處,謂之赤道。月行黃道之南,謂之朱道;行黃道之北,謂之黑道。黃道之東,謂之青道;黃道之西,謂之白道。黃道表裡各四,並黃道為九。日月之行,有遲有速,難能夠一術禦也,故因其合散,分為數段,每段以一色名之,欲以彆算位罷了。如演算法用赤籌、黑籌,以彆正、負之數。曆家不知其意,遂覺得實有九道,甚可嗤也。

予嘗考古今曆法,五星行度,唯留逆之際最多差。自內而進者,其退必向外;自外而進者,其退必由內。其跡如循柳葉,兩末銳,中間往還之道相去甚遠。故兩末星行成度稍遲,以其斜行故也;中間成度稍速,以其徑絕故也。曆家但知行道有遲速,不曉得徑又有斜直之異。熙寧中,予領太史令,衛樸造曆,氣朔已正,但五星未有候簿可驗。宿世修曆,多隻增損舊曆罷了,未曾實考天度。其法須測驗每夜昏、曉、半夜月及五星地點度秒,置簿錄之,滿五年,其間剔去雲陰及晝見日數外,可得三年實施,然後以算術綴之,古所謂“綴術”者此也。是時司天曆官,皆承世族,隸名食祿,本無知曆者,惡樸之術過己,群沮之,屢起大獄。雖終不能搖樸,而候簿至今不成。《奉元曆》五星步術,但增損舊曆,正其甚謬處,十得五六罷了。樸之曆術,今古未有,為群曆人所沮,不能儘其藝,惜哉!

二十八宿,為其有二十八星當度,故立覺得宿。宿世測候,多為竄改。如《唐書》測得畢有十七度半,觜隻要半度之類,皆謬說也。星既不當度,自不當用為宿次,自是渾嵌染嗍杳?不等耳。凡二十八宿度數,皆以赤道為法。唯黃道度有不全度者,蓋黃道有斜、有直,故度數與赤道不等,即須以當度星為宿。唯虛宿未有奇數,自是日之餘分,曆家取覺得鬥分者,此也。餘宿則不然。

象數二

司天監銅渾儀,景德中曆官韓顯符所造,依仿劉曜時孔挺、晁崇、斛蘭之法,失於簡樸。天文院渾儀,皇祐中冬官正舒易簡所造,乃用唐梁令瓚、僧一行之法,非常詳備,而失於難用。熙寧中,予更造渾儀,並創為玉壺浮漏、銅表,皆置天文院,彆設官領之。天文院舊銅儀,送朝吃法物庫保藏,以備講究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