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清流.大師們的中興時代_第四章 民國二十三年(1934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張恨水(1895—1967),曾名芳貴,學名張心遠。本籍安徽潛山,生於江西廣信。六歲蒙學,入本地塾館就讀。十一歲讀《殘唐演義》,愛不釋手,遂又讀《三國演義》《水滸傳》《西紀行》《封神演義》等古典小說。其《寫作生涯回想》中先容,十三四歲,即從《聊齋誌異》和《紅樓夢》的文字及其講明上,讀“懂了很多典故”,“貫穿了很多作文之法”。厥後,進新黌舍,仍癖好文學,日夜讀小說,並且仍然“愛讀風花雪月式的詞翰”,並從《莊子》《西廂記》中“學會了很多騰挪閃跌的文法”;還由《儒林外史》對諸人物的描述中,體味到諷刺伎倆的應用。彆的,他還愛讀林紓譯的域外小說,賞識此中中國小說鮮有的心機描述。十七歲之前,讀《花月痕》《桃花扇》《燕子箋》《長生殿》等小說傳奇和戲劇時,沉醉於此中詩詞小品及出色的篇目。

——國事日蹙,胡適創辦《獨立批評》

1934年4月30日,魯迅在《致曹聚仁書》中說:

1918年3月,張恨水出任蕪湖《皖江日報》總編輯,其處女作白話中篇小說《紫成全煙》連載於該報。不久,他的口語長篇小說《北國相思譜》也連載於該報副刊,在蕪湖已小得文名。

夏衍稱1934年是“軍事‘圍殲’和文明‘圍殲’最嚴格的期間”。

(吾鄉有“吃甜茶,講苦話”之語)

實在周作人主如果常常去西三條那邊送餬口費,趁便看看老母。若說悉心顧問魯瑞的,應當是魯迅明媒正娶的夫人朱安、與魯迅衝突深重的周作人之妻信子。疇昔有很多文章站在魯迅一邊,死力詆誣信子的乖張,成心掩蔽信子的仁慈。

信中借“不廢江河萬古流”句,讚美了胡適的學問和品德操守,感慨本身的曆儘沉浮滄桑、政治盤曲的運氣,表達了對老朋友生門路挑選的由衷仰慕。

3月,陳獨秀身在上海獄中,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《獨秀文存》第十版,始無前例地印了兩千冊。後南京最高法院以“筆墨為叛國之鼓吹”終審判處陳獨秀有期徒刑八年。

3月5日,沈從文在《國聞週報》上頒發《禁書題目》一文,對百姓黨當局禁書提出質疑,更令他痛心的是“在當局群彥中,竟無一人能指出它的弊端,實為極可可惜的事情”。

十年豪宕居河朔,一夕流浪散舊家。

《春明外史》連載過程中,還產生過“請命”風波,值得一提。報上連載到小說第二十一回,寫到梨雲身染重屙命懸一線時,讀者紛繁給張恨水寫信,求他筆下包涵,不管如何彆讓梨雲死去。乃至有些讀者還給梨雲開了治病藥方,挽其性命。

4月,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撐下,很多學人在宣武門外下斜街浙寺為李大釗停止公祭。在哀傷的氛圍中,周作人帶著一個花圈並奠儀十元,呈現在公祭會上。為李大釗辦公祭,周作人天然曉得其政治目標,但他還是插手了,去告慰李大釗的英魂,死者畢竟是本身未幾的朋友之一。並且,讓他更哀思的是,李大釗赴死,而身後冷落。

宿世削髮今在家,不將袍子換法衣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