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行_3、麵試(二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蘇燦說的那名女西席紅著臉,低下了頭。

蘇蕊舉手道:“回教員,這句話內裡的一是道的意義,意義是說:在誰也不曉得的處所產生了本源之氣,這個本源又分化為陰與陽這兩種氣,陰陽連絡產生了第三種物質,就如許道生萬物。”

蘇燦在黑板上寫了一個“四”。

校長淺笑點頭。

蘇燦的粉筆字剛毅有力,很有陽剛氣,他寫的幾個字就是“談談漢字的造字”。不過說實話,若論書法,底下坐的大多數教員的粉筆字都比蘇燦的好。但是呢,蘇燦的字有一種奇特的本性氣勢,就比如宋徽宗的瘦金體一樣,獨樹一幟。

以是,導入也分很多種的。

蘇燦表揚了姐姐旋即道:“一就是道的意義,二就是陰陽的意義。所謂一氣分陰陽,陰陽化三才,三才變四象,四象化五行,五行轉六合,六合變七星,七星化八卦。這是我們老祖宗的道家思惟。而漢字的造字也是如此。它有‘一’演變生長,纔有了《康熙字典》裡的47035個漢字。”

底下的教員們,包含校長都在做聽課記錄。這一點令蘇燦很打動,論做學問的當真和鬆散,民國這些文人的確令人佩服。

底下有些教員莫名其妙,你當是在教小學一年級啊。

隨後,蘇燦在黑板上寫了“二”、“三”。

底下教員們又笑了,女教員們都是捂著嘴,羞怯的偷笑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