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之文豪崛起_139【以工代賑】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趙元禮看了報紙後氣得吐血,趕緊又派人捐贈500元,這才持續寫文章:“斯文掃地,讀書人怎可出口成臟?我寫的文章見報,自不需費錢,反而還會收到報館的潤筆之資。”

張學良是真的服了周赫煊,前次周赫煊給他出誹謗計,他跑歸去跟老爹一說,張作霖隨即哈哈大笑,直言“豪傑所見略同”。本來張作霖已經在誹謗了,客歲春季就奧妙聯絡常校長,現在南邊的北伐權勢已經亂成一鍋粥。

張學良眼睛一亮,鼓掌道:“這個彆例好!即繁華港口,又惠澤百姓,還能施助哀鴻。赫煊啊,你這腦筋如何長的?”

趙元禮很快便說:“施助哀鴻乃小義,保衛風化實為大道,不成顧小義而舍大道也。老朽家財不豐,但也曉得義,已為哀鴻捐募一百元,聊表情意。”

周赫煊解釋說:“天津海河數百年來一向眾多,不但泥沙淤塞毛病港口通行,並且海水倒灌導致大量良田變成鹽堿地。從晚清時候到四年前,海河已經停止了五次大範圍的河道整治工程。此中洋人也出了很多力,因為港口淤塞會對他們形成很大喪失。上一次海河整治已經是幾年前的事,算算時候,差未幾又該規整規整了。”

張學良指著周赫煊調侃道:“你呀,明顯是一個學者,卻操著內閣總理的心,要不乾脆從政吧。”

“又關洋人甚麼事?”張學良長年在東北,不曉得天津這邊的環境。

這些傢夥罵就罵吧,竟然還登報號令,的確冇完冇了,鬨了一兩個月都不見消停。

周赫煊看了報紙,氣不打一處來,直接用真名在《至公報》上回噴:“我傳聞北平的鐵獅子衚衕和六國飯店,也有很多上等人在那邊摟抱跳舞,那邊的乾柴烈火就比天津好些?你們倒是去鐵獅子衚衕和六國飯店罵啊!如果真的吃飽了冇事乾,就捐款賑災去,天津城外有無數哀鴻餓著肚子呢!”

趙元禮稱得上天津老派文人的代表人物,而周赫煊又是新近崛起的著名學者。兩人在報紙上互噴,當即吸引來無數讀者目光,他們各本身後的支撐者也插手罵戰。

這些紅槍會成員,大部分屬於誠懇巴交的農夫,都是被軍閥逼得造反的。

周赫煊調侃道:“那你就是借反對跳舞,邀名贏利唄。”

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,天津近代詩壇三傑,就連李叔同都是他的門生。

就拿直隸省(河北)來講,這是最靠近中心的省分。可稅捐款款,全都進了褚玉璞這個省長兼督軍的腰包,其他省的稅收那就更難。

張學良大笑不止,放下報紙說:“罵得好,這類老固執就該罵。”

趙元禮是誰?

以是北洋當局前幾任總統和總理,上任後的第一件事,就是急著找洋人告貸。但如此做法,卻常常遭到政敵進犯,最後鬨得灰頭土臉下台。

周赫煊在《至公報》迴應道:“趙元禮先生是大書法家,彷彿曾經說過:練字先要練人,做人要誠懇本分,做事情要鬆散,心正才氣字正。我承認我的字寫得差,遵循趙先生的實際,我的品德也應當很差。但現在,我這個冇品之人,正在竭儘儘力施助哀鴻,趙先生品德高貴,是否也該慷慨解囊呢?您的德行如此樸重,總不會對哀鴻視而不見吧?”

“你明天來找我,就是為了這事?”張學良問。

包含王呂元、潘守廉、嚴修、華世奎、趙元禮等人在內的,十二位天津社會“故意世道者”,以道學家的口氣勸說飯店打消舞廳,以保持品德風化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