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故子墨子曰:嘗若鬼神之能賞賢如罰暴也,蓋本施之國度,施之萬民,實以是治國度、利萬民之道也。若覺得不然是以吏治官府之不潔廉,男女之為無彆者,鬼神見之。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,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門路,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,有鬼神現#15之。是以吏治官府不敢不潔廉,見善不敢不賞,見暴不敢不罪。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,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門路,奪車馬衣裘以自利者,由此止,是以莫放。幽問,擬乎鬼神之明;明顯有一人,畏上誅罰;是以天下治。
今執無鬼者曰:鬼神者,固無有。旦暮覺得教誨乎天下之,疑天下之眾,使天下之眾皆迷惑乎鬼神有無之彆,是以天下亂。是故子墨子曰: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,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,故當鬼神之有與無之彆,覺得將不成以明察此者也。既以鬼神有無之彆,覺得不成不察已,但是吾為明察此,其說將何如而可?子墨子曰:是與天下之以是察知有與無之道者,必以眾之耳目之實知有與亡為儀者也。請惑聞之見之,則必覺得無。如果何不嘗入一鄉一裡而問之,自古以及今,生民以來者,亦有嘗見鬼神之物,聞鬼神之聲,則鬼神何謂無乎?若莫聞莫見,則鬼神可謂有乎?
神之誅,至若此其僭遨也。以若書之說觀之,鬼神之有,豈可疑哉。是故子墨子言曰:雖有深谿博林幽澗毋人之所,實施不成以不董,見有鬼神視之。
非惟若書之說為然也,昔者齊莊君之#6,有所謂王裡國、中裡繳者。此二子者,訟三年而獄不竭。齊君由謙殺之,恐不辜,猶謙釋之,恐失有罪。乃使之人共一羊,盟齊之神社,二子承諾。因而拙洫,德羊而灑其血,讀王裡國之辭既已終矣,讀中裡徹之辭未半也,羊起而觸之,折其腳,桃神之而稟之,噎之盟所。當是時,齊人從者莫不見,遠者莫不聞,著在齊之《春秋》。諸侯傳而語之曰:請品先不以其請者鬼
今執無鬼者之言曰:先王之書,慎無一尺之帛,一篇之書,語數鬼神之有,重有重亦何書#9之,亦何書有之哉?子墨子曰:周書風雅有之。《風雅》曰:文王在上,於昭於天。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。有周不顯,帝命不時。文王陸降,在帝擺佈。穆穆文王,令問不已。若鬼神無有,則文王既死,彼豈能在帝之擺佈哉。此吾以是知《周書》之鬼也。
非惟若書之說為然也,昔者宋文君鮑之時,有臣日詬觀辜固嘗處置於厲,株子杖揖出,與言曰:觀辜,是何陸#4璧之不滿度量,酒醴樂盛之不今潔也,捐軀之不全肥,春秋冬夏選失時,豈女為之與?意鮑為之與?觀辜曰:鮑幼弱,在荷繈當中,鮑何與識焉?官臣觀辜特為之。株子舉揖而稟之,殖之壇上。當是#5,宋人從者莫不見,遠者莫不聞,著在宋之《春秋》。諸侯傳而語之曰:諸不敬慎祭奠者,鬼神之誅,至若此其僭遨。以若書之說觀之,鬼神之有,豈可疑哉。
且《禹書》#13獨鬼,而《夏書》不鬼,則未足覺得法也。但是姑嘗止#14觀乎《夏書》。《禹誓》曰:大戰於甘,王乃命擺佈六人,下聽誓於中軍,曰:有扈氏,威侮五行,息棄三正,天用剿絕其命。有曰:日中,今予與有扈氏爭一日之命,且爾卿大夫庶人,予非爾郊野葆士之慾也,予共行天之罰也。左不共於左,右不共於右,若不共命。禦非俞馬之政,若不共命。是以賞於祖,而戮於社。賞於祖者何也?言分命之均也。戮於社者何也?言聽獄之事也。故古聖王必以鬼神為賞賢而罰暴,是故賞必於祖,而戮必於社。此吾以是知《夏書》之鬼也。故尚書《夏書》其次商周之《書》,語數鬼神之有也,重有重之。此其故何也,則聖王務之。以若書之說觀之,則鬼神之有,豈可疑哉。於古日穀旦丁卯。周朝祝社方,歲於社考,以延年壽。若無鬼神,彼豈有所延年壽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