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者聖王既審尚賢,欲覺得政,故書之竹帛,琢之盤盂,傳以遺後代子孫。於先王之書《呂刑》之書然:王曰:於,來,有國有土,告女訟刑。在今而安百姓,女何擇言人?何敬不刑?何度不及?能擇人而敬為刑,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可及也。是何也?則以尚賢及之。於先王之書《堅年》之言然,曰:曦夫聖武知人,以屏輔而身。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,必挑選賢者,覺得其摹屬幫手。
現在天下之士君子,居處言語皆尚賢,逮至其臨眾發政而治民,莫知尚賢而使能,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小而不明於大也。何故知其然乎?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財,不能殺,必索良宰。有一衣裳之財,不能製,必索良工。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,唯有骨肉之親,無端繁華、臉孔誇姣者,實知其不能也,不使之也。是何故?恐其敗財也。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,則不失尚賢而使能。王公大人有一罷馬,不能治,必索良醫。有一危弓,不能張,必索良工。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,雖有骨肉之親,無端繁華、臉孔誇姣者,實知其不能也,必不使。是何故?恐其敗財也。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,則不失尚賢而使能。逮至其國度則不然,王公大人骨肉之親、無端繁華、臉孔誇姣者,則舉之。則王公大人之親其國度也,不若其親一危弓、罷馬、衣裳、牛羊之財與?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於小而不明於大也。此譬猶瘠者而使為行人,聾者而使為樂工。
曰:今也天下言#9士君子皆欲繁華而惡貧賤。曰,.然女何為而得繁華'而辟貧賤?莫若為賢。為賢之道將何如?曰:有力者疾以助人,有財者勉以分人,有道者勸以教人。若此,則饑者得食,寒者得衣,亂者得治。若饑則得食,寒則得衣,亂則得治,此安生生。今王公大人其所富,其所貴,皆王公大人骨肉之親1、無端繁華,臉孔誇姣者也。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、無端繁華臉孔誇姣者,焉故必知哉。若不知,使治其國度,則其國度之亂可得而知也。
#9『言』,《閒詁》、《校注》依王念孫說改成『之』。
但是天之所使能者,誰也?曰: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。何故知其然也?先王之書《呂刑》道之曰:天子清問下民,有辭有苗,曰:旱後之肆鄙人,明顯不常,鰥寡不蓋。德威維威,德明維明。乃名三後恤功於民。伯夷降典,哲民維刑。禹平水土,主名山川。稷隆播種,農殖嘉穀。三後勝利,維假於民。則此言三賢人者,謹其言,慎其行,精其思慮,索天下之隱事遺利以上事天,則天鄉其德。下施之萬民,萬民被其利,畢生無已。故先王之言曰:此道也,大用之天下則不究#7,小用之則不困,修用之則萬民被其利,畢生無已。《周頌》道之曰:賢人之德,若天之高,若地之普。其有昭於天下也,若地之固,若山之承。不坼不崩,若日之光,若月之明,與六條約常。則此言賢人之德章明廣博,壇固以修久也。故賢人之德,蓋總乎六合者也。
#10以上八字據王念孫說補。
但是繁華為賢以得其賞者,誰也?曰:若昔者三代聖王堯舜禹揚文武者是也。以所得其賞何也?曰:其為政乎天下也,兼而愛之,從而利之,又率天下之萬民以尚尊天事鬼,愛利萬民。是故天鬼賞之,立為天子,覺得民父母,萬民從而譽之日聖王,至今不已。則此繁華為賢以得其賞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