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此何為人上而不能治其下,為人下而不能事其上?則是高低相賤#11也。何故以然?則義分歧也。若苟義分歧者有黨,上以若報酬善,將毀#12之,若人唯使得上之賞,而辟百姓之毀,是覺得善者必未可使勸,見有賞也,上以若報酬暴,將罰之,若人唯使得上之罰,而懷百姓之譽。是覺得暴者,必未可使沮,見有罰也。故計上之賞譽,不敷以懲惡,計其毀罰,不敷以沮暴。此何故以然#13?則欲同一天下之義,將何如可?故子墨子言曰:然胡不賞使家君試用家君發憲布令其家,曰:若見愛利家者必以告,若見惡賊家者亦必以告。若見愛利家以告,亦猶愛利家者也,上得且賞之,眾聞則譽之。若見惡賊家不以告,亦猶惡賊家者也,上得且罰之,眾聞則非之。是以禍#14若家之人,皆欲得其長上之賞譽,辟其毀罰。是以善言之#15,家君得善人而賞之,得暴人而罰之。善人之賞,而暴人之罰、則家必治矣。然・計若家之以是治者,何也?唯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。
是以子墨子日: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,中情將欲為仁義,求為士#25,上欲中聖之道,下欲中國度百姓之利,故當上同之說而不#26察,尚同為政之本而治要也。
#11『賤』王念孫校作『賊』,是也。
國既已治矣,天下之道,儘此已邪,則未也。天下之為國數也甚多,此皆是#19國,而非人之國。是以厚者有戰,而薄者有爭。故又使國君選其國之義,以義#20尚同於天子,天子亦為發憲布令於天下之眾。曰:若見愛利天下者,必以告;若見惡賊天下者,亦以告。若見愛利天下以告者,亦猶愛利天下者也。上得則賞之,眾聞則譽之。若見惡賊天下不以告者,亦猶惡賊天下者也。上得且罰之,眾聞則非之。是以禍#21天下之人,皆欲得其長上之賞譽,避其毀罰。是以見善不善者告之。天子得善人而賞之,得暴人而罰之。善人賞而暴人罰之,天下必治矣。然計天下之以是治者,何也?唯而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。天下既已治,天子又總天下之義,以尚同於天。故當尚同之為說也,尚同#22之天子,能夠治天下矣。頂用之諸侯,可而治其國矣。小用之家君,可用而治其家矣。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,小用之治一國一家而不橫者,若道之謂也。故曰:治天下之國若治一家,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。意獨子墨子有此,而先王無此其有邪?則亦然也。聖王皆以尚同為政,故天下治。何故知其然也?於先王之書也,《大誓》之言然,曰:小人見巧詐,乃聞不言也,發罪鈞。此言見淫辟不以告者,其罪亦猶淫辟者也。
#2《閒詁》雲:『所』下據下文當有『以』字。
家既已治,國之道儘此已邪,則未也。天下#16為家數也甚多,此皆是其家而非人之家,是以厚者有亂,而薄者有爭。故又使家君總其家之#17,以尚同於國君。國君亦為發憲布令於國之眾,曰:若見愛利國者必以告,若見惡賊國者亦必以告。若見愛利國以告者,亦猶愛利國者也。上得且賞之,眾聞則譽之。若見惡賊國不以告者,亦猶惡賊國者也。上得且罰之,眾聞則非之。是以禍#18若國之人,皆欲得其長上之賞譽,避其毀罰。是以民見善者言之,見不善者言之;國君得善人而賞之,得暴人而罰之。善人賞而暴人罰,則國必治矣。然計若國之以是治者,何也?唯能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