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覓清歡_5.彆有天地非人間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少年們紛繁翻身上馬,號召店家上酒上菜。為首一人拍開酒罈上的泥封,附在身邊少年耳邊促狹笑道:“這店雖小,倒也高雅,待會兒如果麟兒酒量不濟,晚間就住在這店裡好了,隻是要委曲巽哥哥與麟兒同榻而臥了。”“四小神童”之一的李巽文采風騷,卻偏好男色,這在五陵幼年中幾近是公開的奧妙,經常被老友拿來打趣。李巽淺笑睨著他,低聲道:“非是巽不肯同麟郎一夜風騷,隻是陸離傷還未好利落,如果巽步了陸離的後塵,董良與齊坎二人怕是要忙不過來的。”若說艮坎離巽中有誰最是風騷不羈,定非李巽莫屬,他精通樂律,智謀無雙,常被人稱作“小周郎”。李巽是李貴太妃的親侄兒,孝賢皇後去的早,蘇子澈便由膝下無子的李貴太妃扶養長大,因此這李巽與蘇子澈也算是有中表之親。

蘇子澈點頭笑道:“非也非也,這是先帝對路少謙的評價。”路少謙少年得誌,終其平生都為了百姓百姓,視高官厚祿為糞土。先帝說他“有節為民,偶然仕進”,倒是貼切的很。

李巽啜了一口酒,讚道:“果然佳釀!不過……”他拖長聲音,“郎君久居大明宮,怎會對這山野小店的私釀如此熟諳?說來巽也是自幼伴於郎君身側,竟不知此等美酒。”蘇子澈傲然道:“莫說這‘竹醉’就在京郊,縱是在北黎南疆,我也要將他挖出來,這等美酒,豈有放過之理?”幾個少年聽他言語間似是對此酒非常熟諳,頓時來了興趣,舉起竹筒杯問道:“哦?那還請郎君講講,這酒緣何叫做‘偶然釀’?”

蘇子澈是從先帝那邊聽來這個故事,當時他剛滿十歲,傳聞以後便鬨著要來這竹樓,先帝最是寵嬖這個聰明聰明的小兒子,竟然就許了他,讓其兄蘇子卿暗裡帶他來此,回宮之時還帶了很多店家的私釀酒。

一曲罷,謝玄在落日中緩緩走來,笑容暖和清淺。

京郊南山下的山林中劈開了一條寬廣開闊的大道,道旁有一片富強的修竹林,一株株拔節而起。竹林與官道之間嵌著一個蒼翠欲滴的竹樓,竹樓上飄著滴翠似的青旗,繡著清遠蕭散玉潤風騷的“竹醉”二字。

青旗在竹樓外招展著,上麵的竹醉二字儘顯仆人家的意氣風發,誰又推測是出自麵前落拓的少年之手。同來的少年們見環境不對都圍了上來,紛繁勸道:“天氣晚了,郎君得趕在宮門落鑰前歸去。如果嫌此次玩得不痛快,我們下次再來,喝他個一醉方休。”

經常有進京之人誤了時候進不了城,就到這竹樓中借住一宿,次日一早再進京。路少謙為人仁慈,常常留這些人住了,還要拿出私釀來接待,時候不久,路少謙的善名便傳了出去。不時有乞兒前來討口飯吃,乃至另有人將養不了的嬰孩拿繈褓裹了,扔在竹樓前。路少謙竟是照單全收,不但讓乞兒在此吃住,還教他們讀書認字。隻是積德佈施,並不如顧問一片竹林般簡樸隨性,路少謙從家帶來的川資用儘後,便將竹樓改作堆棧,權作生存。三年後,路少謙在殿試中被先帝欽點為探花郎,竹樓善事傳到了先帝耳中,龍顏大悅,破格任命路少謙為京兆尹,京師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民風,便是路少謙在任的期間構成的。隻可惜天妒英才,路少謙英年早逝,惹得先帝扼腕感喟。而這竹醉堆棧,也從當初的名聲大噪變得鮮為人知,終究淪完工了一個山野小店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