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睿武孝文天子滅佛,百餘年來道長佛削。龍虎山封山,麻衣道不謀私利,王佖生於皇宮,自是在當時挑選了黃老邁類。未免透露本身的奇特,王佖還特地要求剔除以太清、上清兩派道藏為根底的劍法。
變法經十年沉澱,曆八位宰相終有所成,故改元政和,以告世人:當今天下政通人和。
短短數年,死於白國師之劍的各色人等已逾百萬,萬裡草原為免遭殛斃,自請內附,新朝中心轄地之廣前所未有。
次年武太後病逝,改元大觀。王佖思疑兩位親人也為柳婉儀所害,既愛其人又厭其德。
子時一過,功行美滿。在內視己身後,王佖將躡足抱衣拜彆的蘇鸞拉回床榻,再赴巫山,初嘗雲雨情。
李格非因女榮,右遷中書舍人,加龍圖閣直學士。李格非因曾抗章惇征召,被視作心向元佑黨,但其身為“蘇門學士”、韓琦故屬,恰是朝中少數不涉黨爭的有識之士。
傳至帝榮,有落榜儒生自《易》中悟出新道,以《麻衣道者正易心法》闡麻衣道。此人蔘合造化,四海無敵,代張天師出任國師,公理盟名存實亡。帝榮滅佛,有全了和尚遠赴雁蕩山斥地佛門新樂土。陳國師傳下道統後,為追隨“一頁劍典”的蹤跡,長眠不醒。東北胡族契丹趁機南侵,帝榮欲親征卻於開赴前暴斃,大光亮教始露獠牙。國師高徒、將門傳人趙九重挽狂瀾於既倒。隻可惜窮其他生,亦未能儘複國土,年剛知天命便抱恨暴斃。
正月十二日帝煦崩,王佖時正在殿外恭候傳召,聞訊癱跪門外,嚎哭之聲發自肺腑,淚如泉湧,哭至子時方力竭昏倒,卻因暗合“六合盈虛,與時動靜。”之理,於非生非死、無思無慾的狀況下丹成四轉,自此丹道周天暢達,煉精化氣隨心所欲。
王奕出世時甚得帝寵,簡王身後,因母得寵又受太子架空,自幼與生母柳琦相依為命,習練《大光亮經》。南下金陵前,因郭藥師叛教,王奕以新明子身份接任大光亮教教主。不想世事弄人,他這個被拔除擔當權的皇子,終究卻坐在了皇位上。
太子王桓繼位後與金人媾和,次年改元靖康。金兵既退,帝桓左遷李綱、氣死從太原突圍入京的種師道、架空楊士瀚的大元帥府;先以數萬斤金水澆築鑄劍室,後又以鄙視皇家罪,令宮中寺人捕殺京畿地區的武林人士;降旨各路軍複歸其位,不得勤王。
當是時也,帝允大哥心不老,剛愎自用又識人不明,新朝幾有崩散之相。幸有宗室子王越巧得“一頁劍典“,帝王家始知此寶以外相,信非有緣者不成得。帝允為籠王越之心,大開宮廷,任其選寶。何如王越好遊俠、不喜權錢,竟獨慕帝允之若紫。因火線大捷,天師出關,此亂有驚無險,帝允乃將王越所愛之女賜軍中第一妙手。王越所學駁雜,不敵軍中悍將,抱恨遊曆名山大川,將諸多劍法藏於名勝,為而後數百年武林亂局埋下種子。虎將得美人,畢生忠於新朝,為帝允及後兩代帝王奉獻了平生。其建將門,每逢大廈將傾,必有門徒、傳人,力挽狂瀾。
屋漏偏逢連夜雨,船遲又遇打頭風。遷都西京不久,新朝再收凶信: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敗北。其人血灑橘子洲,嶽麓山被三十餘萬軍民的鮮血染紅。潭州淪亡,江陵府垂危,苗疆隱有獨立之態勢。摩尼教與大光亮教乃數百年夙敵,方臘被剿恰是千載良機。魔教(摩尼教)啞忍數百年,厚積薄發,在土人巫術的幫助下趁火打劫,師法五聖教故事的野心昭然若揭。李綱臨危受命。出任新設的京湖製置使,兼知江陵府。翛然子生時未婚,天然無子,龍虎山群龍無首。滯留江寧府的蔡攸領旨登茅山求援,上清宗壇除僵滅蠱之能方顯於世。峨眉二峨山“天上謫仙”紫芸真人擊敗魔教教主“血神刀”丁隱後,峨眉派幾近成了二峨山品山劍派的同義詞,紫芸真人彷彿成執太清盟主者。自此道家諸派於苗疆爭強好勝,本地人受此禍數百年。張浚雖亦敗北,但因領回十數萬老兵,得遷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