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次日天明閻行、牽招在郊野清算兵馬,方得散兵奉告曉薑敘、趙衢身故於亂中,隨二人逃出的殘騎隻剩下一千二百餘。
萬蹄大水踩踏而來,地動山搖,驚得麴義駭然回顧,隻瞥見為首大麾上一個刺目標“韓”字高掛。
數度相請,馬超置若罔聞,並不出城。
起事時,本在打算內的韓遂舊部楊秋張望、閻行未附,兩名校尉處皆出了不測,致令人手很不敷,此次起事便未得儘全功,千餘殘破走脫不說,儘是物質的縣庫亦未能奪下。
乃至為免前事之罪,眾豪傑下起手來比馬超還狠,麴氏姻親皆不放過,才四五日工夫,西平、金城兩郡已無人再敢自稱姓麴、與麴氏有親。
而另一個挑選就好很多,韓遂已老,更關頭是子嗣全亡後繼無人,之前在各部羌氐中終究尋覓到韓遂時,馬超所言就是:“馬氏合族陷於鄧賊手,為西涼計,今超願棄父,以公為父侍之;公喪子,能夠超為子驅之!”
再如何說韓遂與馬騰也曾是結義弟兄,認韓遂為父馬超完整能放得下臉來,多個便宜老爹罷了,今後搞不好就能擔當韓馬兩家的全數力量。
麴軍已是大亂,羌氐與之前鄧季甄選出的卒兵無不是精兵,馬超、龐德這等猛將來回牴觸不斷,前後夾攻下又有人領頭背叛,隻求活命掉轉東西的軍士越來越多。
麴演在城外又等一日,麴義方領兩萬餘雄師渡河來,再令人喚馬超出城相見。
挑選行事的是馬超,實施定計的則是成公英,隻可惜韓遂帳下第一驍將閻行投入鄧季麾下不過半年,卻已丟棄舊主至心改換門庭。
馬超納其降。然後將其部眾併入自家麾下。
渡河來的麴氏三萬餘雄師,首尾儘倉惶難顧時,又有之前韓遂暗遣使相同好的舊部在此中呼應:“助韓公,誅麴氏!”
之前韓遂的叛將蔣石、田樂、陽逵,麴氏後輩麴光、麴英儘被誅殺。
灰塵落定的時候,一向駐守觀變的楊秋,方纔開營稱降。
故此,預備起事之前,馬超心目中的首選盟友就是韓遂而非氣力更強的麴義。招麴氏雄師來,不過是為引蛇出洞,先滅其勢,畢竟麴家現在已不成小覷,麴義野心又大,若舍家逃亡行此大事,最後卻鬨得為麴氏作嫁衣可就太憋屈了。
直到懦夫叛事真起,混在城內的細作急將動靜送回金城,麴義方大悔錯失良機,自思有袁紹、曹操在東管束,鄧季雄師急難回擊救濟,又有馬超背叛,此乃天予之機。
不過如此大事,憑麴演身份不是能決計的,隻能先駐紮在城外,待麴義至再做計算。
龐德樸重卻不是呆傻,韓遂雄師殺至,到此時,目睹馬超為兵變已有很多籌辦,心中暗叫不妙,這些豈是聞馬氏遭屠纔來得及安插的?
從懦夫到冀縣的門路途中,所到的第一個縣城為平襄,鄧季委任的縣令就是薑冏。
實不料自家一時躊躇,便導致如此了局,此時大局已定,全無抵擋之力,眼睜睜看著人馬被奪走,楊秋也隻能乖乖聽令。
幾番呼喊城頭皆不睬會,麴義終才發覺有些不對勁了。
回顧身邊,還跟從在側的多是麴氏族人,自家事敗,總要為其等覓條活路,麴義挑選了自刎,死前令擺佈持自家首級往韓遂馬前求降。
一番搏鬥後,韓遂輕鬆奪回金城,下一步天然要將好處最大化,便傳檄武威、隴西、安寧、漢陽四郡,令各地官衙獻城稱降,不然必領雄師擊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