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沈括
賜“功臣”號,始於唐德宗奉天之役。自後藩鎮,下至參軍資深者,例賜“功臣”。本朝唯以賜將相。熙寧中,因上天子尊號,宰相率同列麵請三四,上終不允,曰:“徽號正如卿等‘功臣’,何補名實?”是時吳正憲為輔弼,乃請止“功臣”號,從之。自是群臣接踵請罷,遂不復賜。故事一
舊製,中書、樞密院、三司使印並塗金。近製,三省、樞密院印用銀為之,塗金;餘皆鑄銅罷了。我剛兼任史館檢驗時,參與會商樞密院劄子所問宣頭檔案的來源。我考查唐朝舊事,中書舍人職掌草擬詔誥,都寫成四份,此中一份為底本,一份為宣本。這個
學士院第三廳學士子,當前有一巨槐,素號“槐廳”。舊傳居此者,多至入相。學士爭槐廳,至有抵徹前人行李而強據之者。餘為學士時,目觀此事。
唐中書批示事謂之“堂帖子”,曾見唐人堂帖,宰相簽押,格現在之堂劄子也。
衣冠故事,多無著令,但相承為例;如學士舍人躡履見丞相,往還用平狀,扣階乘馬之類,皆用故事也。近歳多用靴簡。章子厚為學士日,因事論列,今則遂為著令矣。
您現在看到的是防dao章節,我是晉jiang文學簽約作者周乙,正版訂閱才氣讓原創安康的生長哦,想跟更多的小火伴一起會商本文,想給勤奮的作者菌多多鼓勵嗎,歡迎來晉jiang文學城支撐我哦。註釋字數永久大於防盜章,每章隻會在第一次訂閱時扣晉.江幣,記著咯,隻扣一次哦,而後不管替代的字數有多麼多也不會再扣。稍後我會以普通內容替代。感激大師的支撐!
唐翰林院在禁中,乃人主燕居之所,玉堂、承明、金鑾殿皆在其間。應供奉之人,自學士已下,工伎群官司隸籍其間者,皆稱翰林,現在之翰林醫官、翰林待詔之類是也。唯翰林茶酒司止稱“翰林司”,蓋相承闕文。唐製,自宰相而下,初命皆無宣召之禮,惟學士宣召。蓋學士院在禁中,非內臣宣召,無因得入,故院門彆設復門,亦以其通禁庭也。又學士院北扉者,為其在浴堂之南,便於應召。今學士初拜,自東華門入,至左承天門上馬;待詔、院吏自左承天門雙引至門。此亦用唐故事也。唐宣召學士,自東門入者,彼時學士院在西掖,故自翰林院東門赴召,非若今之東華門也。至如挽鈴故事,亦緣其在禁中,雖學士院吏,亦止於玉堂門外,則其周到可知。現在學士院在外,與諸司無異,亦設鈴索,悉皆文具故事罷了。
表裡製凡草製除官,自給諫、待製以上,皆有潤筆物。太宗時,立潤筆錢數,降詔刻石於舍人院。每除官,則移文督之。在院官下至吏人院騶,皆分沾。元豐中,改立官製,表裡製皆有添給,罷潤筆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