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山_第29章 chapter29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實在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

【翻譯】:

同理,賢人把本身置於最後,他反而在前;把本身置之度外,他反而長存。這不恰是因為他忘我,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嗎?

【老子・第一章】

樂與餌,過客止。道之出口,淡乎其有趣,視之不敷見,聽之不敷聞,用之不敷既。

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是非相形,高低相盈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恒也。

人間的美樂佳宴,使倉促過客們沉湎不前。大道出口成為話語,平平有趣,看起來不起眼,聽起來不入耳,用起來卻受益無窮。

實有與虛無隻是說法分歧,二者實際上同出一源。這類同一,就叫做玄秘。玄秘而又玄秘啊!宇宙間萬般奇妙的泉源。

【翻譯】:

此二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
【老子・第三十八章】

【翻譯】:

【老子・第三十六章】

3以是,賢人處置的奇蹟,是解除統統報酬儘力的奇蹟;賢人實施的教養,是超乎統統言語以外的教養。他鼓起萬物卻不自發得大,生養而不據為己有,施予而不自恃其能,成了也不自居其功。他不自居其功,其功卻永久不滅。

【註釋】:

六合之間,其猶橐龠乎?虛而不平,動而愈出。

【老子・第七章】

【翻譯】:

[1]很多人用”吾不知其誰之子,象帝之先”一句,證明老子用”道”來否定上帝,破了當代的宗教科學。這類解釋不切當。這句話裡的”帝”,明顯並不是本日所言上帝。有人說老子原文的”象帝”就是上帝,這是不對的。”象”就是象,是”形象”的意義,不是”上”的借用。因為老子常將”上”字用於”上天、上德、上士”等等,明顯老子並非不懂”上”字的用法,也並非不能利用”上帝”一詞。老子不消”上帝”一詞,明顯是因為這個”帝”不是至高無上的,不配利用”上”字作定語。因為唯有老子的”道”,才與本日所言”上帝”之無窮、永久、安閒的內涵相分歧。詳見本書第一章第二節之五”《老子》中的神與帝”。

【翻譯】:

以是,從虛無的角度,能夠揣摩他的奇妙。從實有的角度,能夠看到他的蹤跡。

穀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六合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

【老子・第四章】
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[1]。

2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,難和易是相互促進的,長和短互為比較,高和下互為方向,聲響和覆信相照應,前邊與後邊相伴隨。

上仁為之而無覺得;上義為之而有覺得。

故常無,欲以觀其妙;常有,欲以觀其徼。

六合不睬會世上所謂的仁義,在其看來,萬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。賢人也不睬會世上所謂的仁義,在他眼裡,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。

大道滿盈,無所不在,周流擺佈。萬物都是籍著他生的,他不自誇自誇。大功都是由他而來的,他不彰明昭著。他愛撫滋養萬物,卻不以主宰自居,看起來微不敷道的模樣。當萬物都憑藉歸向他時,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,如許,他的名份可就大了。因為他從始至終不自發得大,這就成績了他的巨大。

是以賢人之治,虛其心,實其腹,弱其誌,強其骨。常使民無知無慾。使夫智者不敢為也。為有為,則無不治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