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山_第29章 chapter29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實在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

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;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忘我邪?故能成其私。

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;萬物作而弗始,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,功成而不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
道常有為而無不為。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知名之樸。鎮之以知名之樸,夫將不欲。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正。

【老子・第三十六章】

【老子・第三十八章】

六合之間,其猶橐龠乎?虛而不平,動而愈出。

不崇尚賢達之輩,方能使世人停止爭鬥。不看重珍奇財寶,方能使世人不去盜竊。不引發邪情私慾,方能使世人安靜安穩。

2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,難和易是相互促進的,長和短互為比較,高和下互為方向,聲響和覆信相照應,前邊與後邊相伴隨。

【老子・第二章】

大道滿盈,無所不在,周流擺佈。萬物都是籍著他生的,他不自誇自誇。大功都是由他而來的,他不彰明昭著。他愛撫滋養萬物,卻不以主宰自居,看起來微不敷道的模樣。當萬物都憑藉歸向他時,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,如許,他的名份可就大了。因為他從始至終不自發得大,這就成績了他的巨大。

故常無,欲以觀其妙;常有,欲以觀其徼。

[1]凡是譯為”能夠說出來的道,就不是永久穩定的道”,誇大道是不成言說的。但如許的翻譯,即是一開端就剝奪了老子言說真道的能夠性和可靠性。實在”常”字在《老子》中多為”凡是”之意。另一方麵,”道”字,到老子之時,已經用得很泛:有”門路”之意,如《易經》”履道坦坦,幽人貞吉”;有”霸道”之意,如《尚書》”無有作好,遵王之道”;有”體例”之意,如《尚書》”我道惟寧王德延”;又有”言說”之意,如《詩經》”中之言,不成道也”。《尚書序》(相傳為孔子所作)說:”伏犧、神農、黃帝之書,謂之三墳,言大道也。少昊、顓乙、高辛、唐、虞之書,謂之五典,言常道也”。這裡用了”常道”一詞,指普通的事理。又有馮友蘭先生考據說,古時所謂道,均為人道,到了老子才賦予道形而上學的意義。可見,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,必須一開端就廓清觀點,誇大他上麵要講的道,絕非人們普通常指的道,不是普通的事理,即非”常道”,而是……是甚麼呢?就要聽老子娓娓道來了。
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[1]。

上仁為之而無覺得;上義為之而有覺得。

六合之間,不正像一個冶煉的風箱嗎?虛靜而不窮儘,越動而風越多。

【翻譯】:

【翻譯】:

【註釋】:

【翻譯】:

能夠說他是無,因為他在六合初創之前;也能夠說他是有,因為他是萬物的母親。

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

【老子・第五章】

【翻譯】:

【翻譯】:

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

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