弱其誌,
自伐者無功﹔自矜者不長。
樸雖小,天下莫能臣。
其事好遠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八章
歸根曰靜,靜曰覆命。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
是以賢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﹔
此二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
愛國治民,能有為乎。
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。
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﹔
夫亦將知止,知止能夠不殆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三章
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。
六合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﹔賢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
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
自見者不明﹔自是者不彰﹔
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厥後。
不自是,故彰﹔
始製馳名,名亦既有,
穀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
大道廢,有仁義﹔聰明出,有大偽﹔
淵兮,似萬物之宗﹔湛兮,似或存。
猶兮若畏四鄰﹔
上仁為之而無覺得﹔
古之善為道者,奧妙玄通,深不成識。
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。
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閱眾甫。
三十輻,共一轂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
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。
專氣致柔,能如嬰兒乎。
處世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複歸於樸,樸散則為器。
寵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寵辱若驚。
吉事尚左,喪事尚右。
故建言有之:
誠全而歸之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七章
故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整天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三章
善有果罷了,不以取強。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章
曠兮其若穀﹔
或強或羸﹔或挫或隳。
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敷覺得道。
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
執古之道,以禦今之有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一章
強其骨。
混兮其若濁﹔
反者道之動﹔弱者道之用。
其致之也,謂天無以清,將恐裂﹔
有物混成,先六合生。
埏埴覺得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。
飂兮若無止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四章
公乃全,全乃天,
是以聖報酬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。
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
道衝,而用之或不盈。
吾以是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,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五章
唯之與阿,相去多少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二章
此非以賤為本邪。非乎。故致譽無譽。
天下神器,不成為也,不成執也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章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七章
繁華而驕,自遺其咎。
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:「我天然」。
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
不貴其師,不愛其資,
雄師以後,必有凶年。
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
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
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。
高低相盈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
樂與餌,過客止。
繩繩兮不成名,複歸於無物。
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夫物或行或隨﹔或噓或吹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