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道_第35章 良友(修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轉念又想起當年手劄來往時的欣喜、執手書字時的默契、談文論道時的愉悅,初陽又感覺這統統應當都是值得的。望著天上明月,初陽不免思路又飄遠:百裡外,也不知此時維城是否與本身同望一輪蟾月,是否與本身情意相通。

是夜,初陽立於窗前,又將婆婆的問話再三思忖:“若要在這凡塵悠長度日,恐怕就要遵循這凡世的端方。世族親朋俱不能放棄,往昔隨便率性隻怕也要收斂幾分。”思及此處,初陽不免有些欣然,“也不知此後會如何持續?也不知為此放棄本身所求值不值得?也不知章侯心中是否多有怨懟?”

先生聞言,心中大喜,擊節連讚三個好字。維城章侯雖定見不異,但目光交代時又多有躲避.,與往昔談笑晏晏差異。初陽看在眼中不免有些焦急,卻也不知如何是好,隻能等候看維城若那邊理了。

很久,初陽才收起神思,青冥決運轉,將本身氣味溶於這滿園草木當中。

隨園先生笑笑卻不做批評,回身望向維城章侯,卻見二子彷彿另有設法,因而表示二人上前陳述。維城正色道:“初陽所言功名利祿皆是回聲蟲應望而卻步,我卻不做此想。天下泛博,公眾繁多,如果大家隻求自家心中閒適,則儒學何故傳遍神州?天下公眾何故知禮節廉恥?貧者如乞丐何故得溫飽?我等所求功名利祿不過是出世之手腕罷了。”

先生以此為引,讓弟子廣發言論。有人顧恤乞丐費事無依;有人嘲笑乞丐為衣食而不計病痛,短視之極。初陽略加思考後也說道:“回聲蟲本是怪疾,乞丐卻為此存亡不悔。人間功名利祿又何嘗不是回聲蟲,又有多少報酬之死而不悔?又有幾人曉得及時抽身?”

後山雖不高大但非常清幽,樹木茵茵,鶯燕啾啾,此中更有一小積水潭碧如積玉,行至此處暑氣頓消。四人也不贅言,各覓大石小憩。維城尋得一大平石覺得琴座,稍稍調試,便端坐起音。琴聲初起纖細悠長,而簫聲細緻與之緩緩相合。琴聲如山之巍峨,簫聲則如山之包涵;琴聲如水之浩大,簫聲則如水之泱泱。琴聲簫聲初時另有些衝突,但跟著心神合一,琴簫相互迴應,融會一體,更覺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意。

初陽三人一狐也不欲張揚,隻與平常百姓一同擠擠挨挨,倒也格外風趣。為了護著二老。初陽分出些許神識真元將大師微微護住,如有擠壓便用柔勁將中間人等彈開些許,是以一起行來非常輕鬆也無人發覺。

餘杭浴蘭節也極其熱烈,錢塘湖中遊人來往、楊柳藹藹、畫舫還是。但與西溪相較,此時的錢塘湖便可算是小巫見大巫了。西溪,餘杭名流權貴大半集會於此,更不消說其他的布衣百姓,真恰是人聲鼎沸,摩肩擦踵。

講書院中談吐紛繁,各抒己見,直到隨園先生開端總結闡述才垂垂溫馨。跟著先生揮手錶示課程結束,弟子們也三五成群地散去。章侯也隨人流向外而去,卻不成想隨園先生出聲留人。章侯轉頭,隻見維城初陽也被留下,心中雖是有些不樂意但也不肯透露。

競渡已畢,頒賞也無甚興趣,初陽等人垂垂往內行走,俄然感受有一目光自高台望來。初陽轉頭卻瞥見章侯立於台邊,眼中彷彿有些憤懣。初陽心中有些抱愧,不由得回望與之對視,彷彿要將歉意一一轉至。誰料卻有旁人滋擾,二人隻稍稍對望便各自行去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