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經1_第13章 東山經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【原文】

【原文】

再向南四百裡,是座姑兒山,山上有富強的漆樹,山下有富強的桑樹、柘樹。姑兒水從這座山發源,向北流入大海,水中有很多鱤魚。

【註釋】

【譯文】

總計東方第一列山係的首尾,自樕山起到竹山止,一共十二座山,路過三千六百裡。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龍的頭。祭奠山神:在毛物頂用一隻狗作為祭品來祭奠,禱告時要用魚。

【註釋】

【原文】

【註釋】

【譯文】

再向西南四百裡,是座嶧皋山,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,山下有豐富的白堊土。嶧皋水從這座山發源,向東流入激女水,水中有很多大蛤和小蚌。

又南三百八十裡,曰葛山之首,無草木。澧水出焉,東流注於餘澤,此中多珠魚,其狀如肺而四目,六足有珠,其味酸甘,食之無癘。

又南三百裡,曰盧其之山,無草木,多沙石,沙水出焉,南流注於涔水,此中多鶘①,其狀如鴛鴦而人足,其鳴自,見則其國多土功。

【譯文】

【原文】

再向南三百裡,是碧山,冇有花草樹木,還盛產碧玉、水晶。

又南三百裡,曰番條之山,無草木,多沙。減水出焉,北流注於海,此中多鱤魚①。

再向南三百裡,是勃齊山,冇有花草樹木,也冇有水。

東次二經之首,曰空桑之山,北臨食水,東望沮吳,南望沙陵,西望湣澤。有獸焉,其狀如牛而虎文,其音如欽。其名曰,其鳴自,見則天下大水。

【譯文】

【註釋】

【原文】

又南三百裡,曰獨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美石,末塗之水出焉,而東流注於沔,此中多,其狀如黃蛇,魚翼,出入有光,見則其邑大旱。

①芑:通“杞”。即枸杞樹。②眠,裝死。③螽:即螽斯,蝗蟲之類的蟲豸,體綠色或褐色,模樣像蚱蜢,以翅摩擦發音,是害蟲。

【譯文】

又南三百裡,曰南姑射之山,無草木,多水。

【原文】

東山經之首,曰樕之山,北臨乾昧。食水出焉。而東北流注於海。此中多鱅鱅之魚,其狀如犁牛①,其音如彘鳴。

①犁牛:毛色黃黑相雜的牛,像虎紋似的。

再向南三百裡,是杜父山,冇有花草樹木,到處流水。

又南三百裡,曰杜父之山,無草木,多水。

又南六百裡,曰曹夕之山,其下多榖而無水,多鳥獸。

再向南三百裡,是座竹山,坐落於汶水邊上,這座山冇有花草樹木,到處是瑤、碧一類的玉石。激水從竹山發源,然後向東南流入娶檀水,水中有很多紫色螺。

再向南三百裡,是座藟山,山上有玉,山下有金。湖水從這座山發源,向東流入食水,水中有很多蝌蚪。

【原文】

東方第二列山係的首坐山,叫作空桑山,北麵鄰近食水,在山上向東能夠瞥見沮吳,向南能夠瞥見沙陵,向西能夠瞥見湣澤。山中有一種野獸,長得像淺顯的牛卻有老虎一樣的斑紋,收回的聲音如同人在嗟歎,叫作,它收回的叫聲便是本身稱呼的讀音,它一呈現天下就會產生水患。

【譯文】

再向南三百裡,是座犲山,山上不發展花草樹木,山下到處流水,水中有很多堪魚。山中有一種野獸,長得像獼猴卻長著一身豬毛,收回的聲音如同人呼喚,一呈現天下就會產生水患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