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經1_第14章 東山經(2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【譯文】

【原文】

①載:戴。普通指將東西戴在頭上。觡:骨角。專指麋、鹿等植物頭上的角,這類角的骨質與角質合二為一,冇有差彆,以是叫骨角。②嬰:

①魚:即鰍魚,也寫成魚,長得像鱔魚,長約三四寸,扁尾巴,青玄色,冇有鱗甲而微有黏液。常潛居河湖池沼水田的泥土中,以是俗稱泥鰍或泥。②疣:一種小肉瘤,即長在人體皮膚上的小疙瘩,俗稱瘊子。

【原文】

①鱣:通“鱔”。即鱔魚,俗稱黃鱔。②歐:嘔吐。

【譯文】

【譯文】

又南水行五百裡,曰諸之山,無草木,多沙石。是山也,廣員百裡,多寐魚①。

①寐魚:又叫嘉魚,前人稱為魚。這類魚前部亞圓筒形,後部側扁。體暗褐色。須二對,粗長。

又東南二百裡,曰欽山,多金玉而無石。師水出焉,而北流注於皋澤,此中多魚,多文貝。有獸焉,其狀如豚而有牙①,其名曰當康,其鳴自叫,見則天下大穰。

【註釋】

【譯文】

再向東行一千裡水路,是胡射山,冇有花草樹木,到處是沙子石頭。

再向東南二百裡,是子桐山。子桐水從這座山發源,然後向西流入餘如澤。水中發展著很多魚,形狀與普通的魚類似卻長著禽鳥翅膀,出入水中時閃閃發光,收回的聲音如同鴛鴦鳴叫,一呈現天下就會產生大水災。

【註釋】

①菌蒲:即紫菜、石花菜、海帶、海苔之類。②鱣:鱣魚,據前人說是一種大魚,體形像魚而鼻子短,口在頷下,體有斜行甲,冇有鱗,肉是黃色,大的有二三丈長。鮪:鮪魚,傳聞就是魚。

東方第四列山係的首坐山,叫北號山,聳峙在北海邊上。山中有一種樹木,長得像淺顯的楊樹,開紅色花朵,果實與棗子類似但冇有核,味道是酸中帶甜,吃了它就能令人不得瘧疾病。食水從這座山發源,然後向東北流入大海。山中有一種野獸,長得像狼,長著紅腦袋和老鼠一樣的眼睛,收回的聲音如同小豬叫,叫作猲狙,是能吃人的。山中另有一種禽鳥,長得像淺顯的雞卻長著白腦袋,老鼠一樣的前爪和老虎一樣的後爪,叫作鬿雀,也是能吃人的。

又南三百二十裡,曰東始之山,上多蒼玉。有木焉,其狀如楊而赤理,其汁如血,不實,其名曰芑,能夠服馬,泚水出焉,而東北流注於海,此中多美貝,多茈魚,其狀如鮒①,一首而十身,其臭如蘪蕪②,食之不③。

再向南行九百裡水路,是踇隅山,山上有富強的花草樹木,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,另有很多赭石。山中有一種野獸,長得像普通的牛卻長著馬一樣的尾巴,叫作精精,它收回的叫聲便是本身稱呼的讀音。

又東南三百裡,曰女烝之山,其上無草木,石膏水出焉,而西流注於鬲水,此中多薄魚,其狀如鱣魚①而一目,其音如歐②,見則天下大旱。

【原文】

【註釋】

【原文】

又東次四經之首,曰北號之山,臨於北海。有木焉,其狀如楊,赤華,實在如棗而無核,其味酸甘,食之不瘧。食水出焉,而東北流注於海。有獸焉,其狀如狼,赤首鼠目,其音如豚,名曰猲狙,是食人。有鳥焉,其狀如雞而白首,鼠足而虎爪,其名曰鬿雀,亦食人。

【原文】

【註釋】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