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譯文】
【註釋】
【譯文】
桂林的八棵樹很大而構成樹林,處在番隅的東麵。
巴蛇食象,三歲而出其骨,君子服之,偶然腹之疾。其為蛇青黃赤黑。一曰黑蛇青首,在犀牛西。
狌狌西北有犀牛,其狀如牛而黑。
氾林①方三百裡,在狌狌東。
【譯文】
【譯文】
匈奴國、開題國、列人都城在西北方。
海內由東南角向西的國度地區、山丘河川順次以下。
【原文】
有一種樹木,長得像牛,一拉就剝落下樹皮,模樣像帽子上的纓帶,又像黃色蛇皮。它的葉子像坎阱,果實像欒樹結的果實,樹乾像刺榆,名字叫建木。這類建木發展在窫窳地點地之西的弱水邊上。
氾林周遭三百裡,在狌狌餬口之地的東麵。
【譯文】
梟陽國在北朐之西。其為大家麵長唇,黑身有毛,反踵,見人笑亦笑,左手操管。
海內東南陬以西者。
【譯文】
匈奴、開題之國、列人之國並在西北。
【原文】
巴蛇能吞下大象,吞吃後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頭,有才氣品德的人吃了巴蛇的肉,就不患肉痛或肚子痛之類的病。這類巴蛇的色彩是青色、黃色、紅色、玄色異化間雜的。有人以為巴蛇是玄色身子青色腦袋,在犀牛地點地的西麵。
【譯文】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甌居海中。閩在海中,其西北有山。一曰閩中山在海中。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【譯文】
①氾林:即浮在水上的叢林。
【譯文】
【譯文】
【譯文】
兕在帝舜葬地的東麵,在湘水的南岸。兕長得像普通的牛,通身是青玄色,長著一隻角。
旄馬,長得像淺顯的馬,但四條腿的樞紐上都長有毛。旄馬在巴蛇地點地的西北麵,一座高山的南麵。
狌狌的西北麵有犀牛,它長得像普通的牛,但滿身是玄色的。
【註釋】
旄馬,其狀如馬,四節有毛。在巴蛇西北,高山南。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【譯文】
氐人國在建木西,其為大家麵而魚身,無足。
甌處在海中。閩處在海中,它的西北方有座山。有人以為閩地的山在海中。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夏後啟之臣曰孟塗,是司神於巴。人請訟於孟塗之所,其衣有血者乃執之,是請生。居山上,在丹山西。丹山在丹陽南,丹陽居屬也。
【譯文】
伯慮國、離耳國、雕題國、北朐都城在鬱水的南岸。鬱水發源於湘陵南海。有人以為伯慮國叫作相慮國。
【譯文】
狌狌能曉得人的姓名,這類野獸長得像普通的豬,卻長著人的麵孔,餬口在帝舜葬地的西麵。
【原文】
有木,其狀如牛,引之有皮,若纓、黃蛇。其葉如羅①,實在如欒②,其木若③,其名曰建木。在窫窳西弱水上。
①羅:捕鳥的網。②欒:傳說中的一種樹木,樹根是黃色的,樹枝是紅色的,樹葉是青色的。③:即刺榆樹。
【原文】
兕在舜葬東,湘水南。其狀如牛,蒼黑,一角。
伯慮國、離耳國、雕題國、北朐國皆在鬱水南。鬱水出湘陵南海。一曰相慮。
【原文】
梟陽國在北朐國的西麵。那邊的人都是人的麵孔,長長的嘴唇,黑黑的身子,渾身長毛,腳根在前而腳尖在後,一瞥見人就張口大笑,左手握著一根竹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