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再向西四百裡,是陽山,山中的樹木大多是水鬆樹、楠木樹、樟樹,而野獸大多是犀牛、兕、老虎、犳、牛。
【註釋】
西南二百裡,曰鳥危之山,其陽多磬石,其陰多檀楮①,此中多女床②。鳥危之水出焉,西流注於赤水,此中多丹粟。
【譯文】
再向西二百五十裡,是山,它坐落在西海邊上,這裡冇有花草樹木,卻有很多玉石。淒水從這座山發源,向西流入大海,水中有很多采石、黃金,另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砂。
【註釋】
再向西北三百七十裡,是不周山。在山上向北能夠瞥見諸山,高高的居於嶽崇山之上,向東能夠瞥見泑澤,是黃河泉源所潛伏的處所,那泉源之水噴湧而收回渾渾泡泡的響聲。這裡有一種特彆貴重的果樹,結出的果實與桃子很類似,葉子卻很像棗樹葉,開著黃色的花朵而花萼倒是紅紅的,吃了它就能令人消弭煩惱憂愁。
【原文】
【原文】
總計西方第二列山係的首尾,自鈐山起到萊山止,一共十七座山,路過四千一百四十裡。此中十座山的山神,都是人的麵孔、馬的身子。另有七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麵孔、牛的身子,四隻腳和一條臂,拄著柺杖行走,這就是所謂的飛獸之神。祭奠這七位山神,在毛物頂用豬、羊為祭品,將其放在白茅草蓆上。彆的那十位山神,祭奠的典禮,在毛物頂用一隻公雞,祭奠神時不必用米做祭品;毛物駐用一隻正色雄雞。
【原文】
①青碧:青綠色的美玉。②雄黃:即雞冠石,一種礦物,前人用來解毒、殺蟲。
【註釋】
【譯文】
【譯文】
再向西北四百二十裡,是峚山,山上到處是丹木,紅紅的莖乾上長著圓圓的葉子,開黃色的花朵而結紅色的果實,味道是甜的,人吃了它就不感受饑餓。丹水從這座山發源,向西流入稷澤,水中有很多紅色玉石。這裡有玉膏,玉膏之源湧出時一片沸沸騰騰的氣象,黃帝常常服食享用這類玉膏。這裡還出產一種玄色玉石。用這湧出的玉膏,去灌溉丹木,丹木再顛末五年的發展,便會開出光豔斑斕的五色花朵,結下五種味道的果實,更加香美。黃帝因而就采擷峚山中玉石的精華,而投種在鐘山朝陽的南麵。厥後便生出瑾和瑜這類美玉,堅固而緊密,潤厚而有光芒。五種色采一同披收回來,相互輝映,那就有剛有柔而非常和美。不管是天神還是地鬼,都來服食享用。君子佩帶它,能抵抗妖邪不祥之氣的侵襲。從峚山到鐘山,長四百六十裡,其間全數是水澤。在這裡發展著許很多多奇異的禽鳥、奇特的野獸、奇特的魚類,都是些罕見的怪物。
【譯文】
又西北四百二十裡,曰峚山,其上多丹木,員葉而赤莖,黃華而赤實,其味如飴,食之不饑。丹水出焉,西流注於稷澤,此中多白玉。是有玉膏,其原沸沸湯湯①,黃帝是食是饗②。是生玄玉。玉膏所出,以灌丹木。丹木五歲,五色乃清,五味乃馨③。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④,而投之鐘山之陽。瑾⑤瑜之玉為良,堅粟緊密,濁澤而有光。五色發作,以和柔剛。六合鬼神,是食是饗。君子服之,以禦不祥。自峚山至於鐘山,四百六十裡,其間儘澤也。是多奇鳥、怪獸、奇魚,皆異物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