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向西二百裡,是座符惕山,山上到處是棕樹和楠木樹,山下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。神仙江疑居住於此。這座符惕山,常常落下奇特之雨,風和雲也從這裡鼓起。
【註釋】
【譯文】
【註釋】
又西二百九十裡,曰泑山,神蓐收①居之。其上多嬰短之玉②,其陽多瑾瑜之玉,其陰多青、雄黃。是山也,西望日之所入,其氣員,神紅光③之所司也。
再向西三百五十裡,是座天山,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,也出產石青、雄黃。英水從這座山發源,然後向西南流入湯穀。山裡住著一個神,它的形貌像黃色口袋,紅得像一團火,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,混渾沌沌冇有臉孔,它能唱歌跳舞,就是帝江。
【原文】
又西二百八十裡,曰章莪之山,無草木,多瑤碧。所為甚怪。有獸焉,其狀如赤豹,五尾一角,其音如擊石,其名如猙。有鳥焉,其狀如鶴,一足,赤文青質而白喙,名曰畢方①,其鳴自叫也,見則其邑有火②。
【原文】
【譯文】
①犳:一種近似於豹子的野獸。
【原文】
①耆童:即老童,傳說是上古帝王顓頊的兒子。
【譯文】
①鸞雞:傳說中的一種鳥。②穰:莊稼豐熟。
再向西三百二十裡,是槐江山。丘時水從這座山發源,然後向北流入泑水。水中有很多蠃母,山上儲藏著豐富的石青、雄黃,另有很多的琅玕、黃金、玉石,山南麵到處是粟粒大小的丹砂,而山北麵多產帶符彩的黃金白銀。這槐江山確切能夠說是天帝懸在半空的園圃,由天神英招主管著。而天神英招長著馬的身子、人的麵孔,身上長有老虎的斑紋和禽鳥的翅膀,巡行四海而傳播天帝的旨命,收回的聲音如同轆轤抽水的聲音。在山上向南能夠瞥見崑崙山,那邊火光熊熊,氣勢恢宏。向西能夠瞥見大澤,那邊是後稷身後安葬之地。大澤中有很多玉石,大澤的南麵有很多榣木,而在它上麵又有若木。向北能夠瞥見諸山,是叫作槐鬼離侖的神仙所居住的處所,也是鷹鸇等飛禽的棲息地。向東能夠瞥見那四重高的恒山,有窮鬼居住在那邊,各住在山的一邊。這裡有大水下瀉,清清泠泠而汩汩流淌。有個天神住在山中,它長得像淺顯的牛,但卻長著八隻腳、兩個腦袋,還長著一條馬的尾巴,啼叫聲如同人在吹吹打器時薄膜收回的聲音,在哪個處所呈現那裡就有戰役。
【原文】
再向西一百八十裡,是泰器山,觀水從這裡發源,向西流入流沙。這觀水中有很多文鰩魚,長得像淺顯的鯉魚,長著魚一樣的身子和鳥一樣的翅膀,渾身是蒼色的斑紋倒是白腦袋和紅嘴巴,常常在西海行走,在東海暢遊,在夜間飛翔。它收回的聲音如同鸞雞鳥啼叫,而肉味是酸中帶甜,人吃了它的肉便可治好癲狂病,一呈現天下就會五穀歉收。
西水行四百裡,曰流沙,二百裡至於蠃母之山,神長乘司之,是天之九德也。其神狀如人而犳①尾。其上多玉,其下多青石而無水。
①畢方:傳說是樹木的精靈,形貌與鳥類似,青色羽毛,隻長著一隻腳,不吃五穀。又傳說是老父神,長得像鳥,兩隻腳,一隻翅膀,常常銜著火到人家裡去製造火警。②火:怪火,像野火那樣莫名其妙燒起來的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