傷寒雜病論_第4章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梔子蘖皮湯方:

(241)大下後,六七日不大便,煩不解,腹滿痛者,此有燥屎也。以是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,宜大承氣湯。

右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溫再服。

右一味,於銅器內,微火煎,當須凝如飴狀,攪之勿令焦著,欲可丸,並手撚作挺,令頭銳,大如指,長二寸許。當熱時急作,冷則?革更?。以內穀道中,以手急抱,欲大便時乃去之。

(188)傷寒轉係陽明者,其人湒湒然微汗出也。

(232)脈但浮,無餘證者,與麻黃湯。若不尿,腹滿加噦者,不治。

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:

(226)若胃中虛冷,不能食者,飲水則噦。

(186)傷寒三日,陽明脈大。

(249)傷寒吐後,腹脹滿者,與調胃承氣湯。

食蜜七合

(190)陽明病,若能食,名中風;不能食,名中寒。

調胃承氣湯方:

右三味,切,以水三升,煮二物至一升,去梓;內芒硝,更上微火一二沸,溫頓服之,以調胃氣。

右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溫二服。初服湯當換衣,不爾者儘飲之;若換衣者,勿服之。

(215)陽明病,譫語、有潮熱、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;若能食者,但?革更?耳。宜大承氣湯下之。

(203)陽明病,本自汗出,醫更重發汗,病已差,尚微煩不了了者,此必大便?革更?故也。以亡津液,胃中枯燥,故令大便?革更?。當問其小便日幾行,若本小便日三四行,本日再行,故知大便不久出。今為小便數少,以津液當還入胃中,故知不久必大便也。

(192)陽明病,初欲食,小便反倒黴,大便自調,其人骨節疼,翕翕如有熱狀,奄然發瘋,濈濈然汗出而解者,此水不堪穀氣,與汗共並,脈緊則愈。

(214)陽明病,譫語、發潮熱、脈滑而疾者,小承氣湯主之。因與承氣湯一升,腹中轉氣者,更服一升;若不轉氣者,勿更與之。明日又不大便,脈反微澀者,裡虛也,難堪治,不成更與承氣湯也。

大黃四兩,灑洗厚樸二兩,去皮,炙枳實大者,炙,三枚

(253)陽明病,發熱、汗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
(221)陽明病,脈浮而緊、咽燥、口苦、腹滿而喘、發熱汗出、不惡寒反惡熱、身重。若發汗則躁,心憒憒反譫語;若加溫針,必怵惕煩躁不得眠;若下之,則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心中懊?。舌上胎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

(213)陽明病,其人多汗,以津液外出,胃中燥,大便必?革更?,?革更?則譫語,小承氣湯主之,若一服譫語止者,更莫複服。

(254)發汗不解,腹滿痛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
右六味,蜜和丸如梧桐子大。飲服十丸,日三服,漸加,以知為度。

右二味,以水四升,煮梔子取二升半,去滓;內豉,更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二服。溫進一服,得快吐者,止後服。

(212)傷寒若吐、若下後不解,不大便五六日,上至十餘日,日晡所發潮熱,不惡寒,獨語如見鬼狀;若劇者,發則不識人,循衣摸床,惕而不安,微喘直視,脈弦者生,澀者死。微者,但發熱譫語者,大承氣湯主之。若一服利,則止後服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