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阮籍之父、建安七子之一阮瑀寫的《七哀詩》,是傳播甚廣的輓歌,晉人最正視輓歌,不但喪葬時唱,飲宴集會時也唱,袁耽之弟袁崧每出遊,常令擺佈歌輓歌而行,聞者流涕,與劉伶攜酒出遊、死便埋我比擬,唱輓歌更有晉人獨具的那種悲愴之美。
陳操之淺笑道:“這有甚麼不成以,我先行,請英台兄隨厥後便是,出南門往西逆流而行。”
桓溫笑道:“杜道首不必拘禮,白苧歌舞,勸農桑也,帝王與民同樂。”
四望亭名雖為亭,比平常六角亭大了十倍不足,四周敞開,可供百十人觀景宴集,但見白苧諸峰,萬鬆蕭蕭,冷風忽至,清爽惱人。
謝玄道:“我三叔父曾與逸少公言,中年以來,傷於哀樂,與親朋彆,輒作數日惡;逸少公則言,‘年在桑榆,天然至此,頃正賴絲竹陶寫,恒恐兒輩覺,損其歡樂之趣’——此所謂情之所鐘,正在我輩乎?”
隆和元年七月十五中元節,這日上午辰時,大司馬桓溫在白苧山三官廟主持祭典,祭奠跟隨他伐蜀和兩次北伐陣亡將士的英魂,這一日軍府還會賜賚那些陣亡將士家屬以錢帛撫卹,桓溫治軍並不峻厲,但能得將士效命,還在於其長於安撫民氣,桓溫深知軍權的首要,朝廷幾次征召他入朝輔政,他都推讓不去。
用罷晚餐,陳操之帶著冉盛、來震、來德、小嬋和黃小統,出門往城南而去,鄰舍的柳絮瞥見,問:“小嬋姐姐,你們去那裡,為何不叫上我家榭郎君?”
嘉肴設不禦,旨酒盈觴杯。
杜子恭安閒看桓溫麵貌,蝟須紫眸,實異相也,說道:“明公勳格宇宙,位極人臣。”
三年前謝道韞在陳家塢那一夜,曾聽陳操之為其母吹奏這兩支曲子,印象極深,因陳母李氏而想起本身早逝的母親王氏和父親謝奕,不由淚光熒然,望著那三盞隨流搖擺的荷花燈,漸離漸遠——
小嬋道:“本日是七月十五盂蘭盆節,我家老主母活著時信佛,以是我家小郎君要為老主母誦經放燈。”
杜子恭傳聞這是晉明帝司馬紹作的歌,寂然端坐,恭敬視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