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仙傳_第9章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陳永伯者,南陽人也。得淮南王七裡散方,試按合服之,二十一日,俄然不知地點。永伯有兄子名增族,年十七,亦服之,其父係其足,閉於密戶中,日夜令人守視之。二十八日,亦不複見,不知所之。本方雲:服之三旬日得仙。而陳氏二子服之未三旬日,而失地點,先人不敢服,仙去必有仙官來迎,但人不見之耳。

後有人見慈,便斷其頭以獻曹公,公大喜,及至視之,乃一束茅耳。有從荊州來者,見慈在荊州,荊州牧劉表覺得惑眾,複欲殺慈,慈竟已知,表出耀兵,乃欲見其道術,乃徐去詣表,說‘有薄禮願以餉軍’。表曰:“道人單僑,吾甲士眾,非道人所能餉也。”慈重道之,表令人取之。有酒一器,脯一束,而十餘人共舁之不起,慈乃自取之,以一刀削脯投地,請百人運酒及脯,以賜兵士,人各酒三杯,脯一片,食之如常酒脯味,凡萬餘人皆周足,而器中酒仍舊,脯亦不減。座中又有來賓數十人,皆得酣醉。表乃大驚,無複害慈之意。

慈數日委表東去入吳,吳有徐隨者,亦有道術,居丹徒。慈過隨門,門下有客車六七乘,客詐慈雲:“徐公不在。”慈便即去。宿客見其牛皆在楊柳樹杪行,適上樹即不見,下即複見牛行樹上,又車轂中皆生波折,長一尺,斫之不竭,搖之不動。宿客大懼,入報徐公,說:“有一眇目老公至門,吾欺之,言公不在,此人去後,斯須使車牛皆如此,不知何意?”徐公曰:“咄咄,此是左公愚我,汝曹那得欺之,急追之!”諸客漫衍逐之,及慈,列舉叩首謝之,慈意解,即遣還去。及至,見車牛仍舊係在,車轂中無複荊木色。

陳永伯

劉根

太山老父者,莫知其姓名。漢武帝東巡狩,見老父鋤於道間,頭上白光高數尺,怪而呼問之。老父狀如五十許人,而麵有孺子之色,肌體光彩,不與俗人同。帝問:“有何道術耶?”老父答曰:“臣年八十五時,朽邁病篤,頭白齒落,有羽士教臣絕穀服術飲水,並作神枕,枕中有三十二物,其二十四物以象二十四氣,其八物以應八風。臣行之,轉老為少,黑髮重生,齒墮複出,日行三百裡。臣本年百八十矣。”武帝愛其方,賜之金帛。老父後入岱山中去,十年五年時回籍裡,三百餘年乃不複還也。

王遙者,字伯遼。鄱陽人也,有妻無子,頗能治病,並無不愈者。亦不祭奠,不消符水針藥,其行治病,但以八尺布帊敷坐於地,不飲不食,斯須病癒,便起去。其有邪魅作禍者,遙畫地作獄,因召呼之,皆見其形物入在獄中,或狐狸龜蛇之類,乃斬而燃燒之,病者即愈。

葛玄,字孝先,丹陽人也。生而秀穎,性識賢明,經傳子史,無不該覽。年十餘,俱失父母,忽歎曰:“天下有常不死之道,何不學焉!”因避難名山,參訪異人,服餌芝術,從神仙左慈,受九丹金液仙經,玄勤奉齋科,感老君與太極真人,降於露台山,授《玄靈寶》等經三十六卷。久之,太上又與三真人項負圖光、乘八景玉輿、寶蓋幡幢旌節,煥耀空中,從官千萬。命侍經仙郎王思真披九光玉韞,出洞元大洞等經三十六卷,及上清齋二法,一,絕群獨宴,靜炁遺形,冥心之齋也;二,清壇肅侶,依太真之儀,先撥九祖,次及家門,後謝己身也。靈寶齋六法:一金籙,調和陰陽,寶鎮鼎祚;二玉籙,保佑後妃公侯貴族;三黃籙,卿相牧伯撥度九祖罪原;四明真,超度先人,解諸冤對;五三元,自謝犯戒之罪;六八節,謝七祖及己身,請福賠罪也。及洞神太一塗炭等齋升戒法等件,悉遵太上之命。修煉發憤不怠,尤善於治病收劾鬼怪之術,能分形竄改。吳大帝要與相見,欲加榮位,玄不枉,求去不得,待以客禮。一日,語弟子張恭言:“吾為世主所逼留,不遑作太樂,今當以八月十三日中時去矣。”至期,玄衣冠入室,臥而斷氣,色彩穩定。弟子燒香守之,三日三夜,半夜忽大風起,髮屋折木,聲響如雷,燭滅很久。風靜燃燭,失玄地點,但見委衣床上,帶無解者。明旦問鄰居,鄰居言:“了無大風。”風靜在一宅內,籬落樹木並敗折也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