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統統法 精覺妙明。非彆有體。但於諸法闊彆前來虛妄遍執。便是圓成妙覺明性。故起信雲。是故統統法從本已來。離言說相。離名字相。離心緣相。乃至唯是一心。故名真如。唯識亦雲。此諸法勝義。亦便是真如。常如其性故。即唯識實性。又雲。圓成實於彼常闊彆前性。下經廣辨。須預此知 二結責滯情
如虛空華。本無統統 此根境識。從妄心有。其體元無。如空中華翳病故見。下文雲。見聞如幻翳。三界故空華。此則我說便是空
汝今雲何於中措心。以諸人間戲論名相而得彆離。如以手掌撮摩虛空。秖益自勞。虛空雲何隨汝執捉 人緣天然等皆是人間戲論名相。如何故此於真覺落第心彆離。以下文雲。汝暫舉心塵勞先起。名相手掌摩真覺空。勞黷自為。一無所益 二引經難堪三。一伸難
汝且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。此見為複以明為自。以暗為自。以空為自。以塞為自 天然之體為何地點。故約四境。以問顯體無得 二破
阿難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世尊。為我等輩。宣說人緣及與天然 指已聞也。已知真見。非是人緣及天然相
此見及緣 雖如幻華本無其體。世俗諦中說名根境。即亦名為化名
世尊。亦曾於楞伽山為大慧等敷演斯義。彼外道等常說天然。我說人緣非彼境地 毗楞伽此雲能各種現。佛於彼山。為大惠菩薩說楞伽經。明諸人緣。破彼外道執天然見。人緣之義非是外道所知境故 三雙結請開示
是故阿難。汝今當知。見明之時見非是明。見暗之時見非是暗。見空之時見非是空。見塞之時見非是塞。四義成績時 明等四境自屬前塵。見性未曾生滅。雖見四境。而非四境成績於見。譯人巧略。故彆列而總結也。若欲經文當句中具者。應雲。見明之時。見非是明成績。乃至見非是塞成績。此之四見古今多解。不看前文及此非字。但見成績之語。便彆作意度解釋。文無連貫。旨非起儘。孤然作解。豈稱佛心。然此經意。明真見不假明暗等緣。而體常照。故下經雲。不由前塵所起知見。明不循根。寄根明發。則諸暗相。永不能昏等。見性既然。聞性亦爾。故下文雲。聲無既無滅。聲有亦非生。生滅二圓離。是則常實在。豈得複言因空因明因心因眼耶 二克爾見體離自見相
佛告阿難。我今如是開示便利實在告汝。汝猶未悟。惑為天然。阿難。若必天然。自須甄明有天然體 示便利者。約理約事。就喻就境。一一不過顯實在性。尚此不了。迷作天然。如果天然必須有體。如何鑒彆 二就緣推破二。一征
複次阿難。此見又複緣明有見。緣暗有見。緣空有見。緣塞有見 因親緣疏。分為二門。相互違破。四義征訖 二破
雲何複說人緣天然及和合相 此則結責。以人間戲論名相。彆離真見也。或可從見猶離見下。名結真離妄。意雲。真見自體。離自見相。尚不成以見之名字之所能及。雲何更說屬乎人緣及天然等耶 三責小無識勸進大途
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二(之一)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二(之二)
如來知其魂慮變懾。心生憐湣。安撫阿難及諸大眾。諸善男人。無上法王是實在語。如所如說不誑不妄。非末伽梨四種不死矯亂論議。汝諦思惟。無忝哀慕 變動。懾懼也。人間王者尚無二語。何況法王親證而說。故雲如所如說。佛有五語。謂真語。實語。如語。不誑語。不異語。無偽曰真。稱理曰實。穩定曰如。表情呼應曰不誑。懸見已然曰不異也。知時知機應根而說。豈同外道不死矯亂。四種矯亂。至下當辨。此意所明。是非雙離。表情俱融。顯真妙體無戲論相。故令諦而思惟。不須心辱哀慕三會通二。一文殊旁為叨教三。一敘其不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