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難言。我今於此重閣講堂。遠洎恒河。上觀日月。舉手所指。極目所觀。指皆是物。無是見者 目觀手指但見緣塵。於諸物中不辨是見 二引他況已
世尊。此見如是。其體本來周遍一界。今在室中唯滿一室。為複此是縮大為小。為當牆宇夾令斷絕。我今不知斯義地點。願垂弘慈。為我敷演 一界初天也。一室講堂也。借力見寬。獨立見狹。寬狹既著。縮斷堪疑。躊躇在懷。故雲不知斯義地點。以阿難未證真如。未發真用。佛隨外相對物辨真。既未親證。故難體味。此之疑意。亦約外相以明縮斷。乘前起難以洗物情 二正破三。一總斥其非
阿難。且吾與汝。觀四天王所住宮殿。中間遍覽水陸空行。雖有昏明各種形像。不過前塵彆離留礙 彆離者不同也。或可前塵留礙便是所彆離之境 二敕揀
若實汝前汝實見者。則此見精既有方所。非無唆使 設若麵前可見。應有處所可指。豈成真見離名絕相 三依理正破二。一約離物以推是見三。一推征其體四。一令觀物象
現在身心彆離有實。彼見無彆辯白我身。若實我心。令我見。見性實我。而身非我 若以現理而推。今此身心實有彆離。緣於境地。彼在前見。且無彆(彼列反)識辯白我身。彼若實我至心令我見者。彼既真我。我應非我 三結
阿難言。我實遍見此隻陀林。不知是中何者非見。何故故。若樹非見雲何見樹。若樹即見覆雲何樹。如是乃至。若空非見雲何見空。若空即見覆雲何空。我又思惟。是萬像中微細發明不過見者 先答不知也。何故下釋不知以是。若也樹不是見。應離能見以外見所不及。雲何當今複見於樹。又若此樹便是於見。雲何改名此覺得樹。空例此釋。離之既不成。即之又難懂。進退研之。未知所適 四印成難曉
阿難當知。若空見是。既已成見。何者是空。若物是見。既已是見。何者為物 諸像雖差。不離空有。故將二事。以辨是見也 四使其明示
佛言。如是如是 印其不能分出見性 二約即物以推非見四。一牒前無是
且今與汝坐隻陀林。遍觀林渠及與殿堂。上至日月。前對恒河。汝今於我師子座前。舉手指陳是各種相。陰者是林。明者是日。礙者是壁。通者是空。如是乃至草樹纖毫。大小雖殊。但可無形無不指著 物象差彆。大小雖殊。形相既分。必歸唆使 二勸指見精
若見是物。則汝亦可見吾之見 汝若執言。汝能見心同所見物亦有不同。斯則見便是物。佛之見性亦合是物。應被汝見 二轉破
何故故。若還於明。則不明時無複見暗。雖明暗等各種不同。見無不同 真見離緣。緣還見在。若隨境去。後更誰觀。境自有差。見且無彆 三結
十方如來。窮儘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 佛具五眼三智。所見窮儘法界。已上四位。階層所見。淺深分歧。蓋真見之用。隨證所得。漸明漸遠也
若築牆宇能夾見斷。穿為小竇。寧無續跡。是義不然 竇孔穴也。若執夾令見斷。應可接之令見相續。若相接者應有續跡 三會通二。一迷心執境
汝應於此彆離自他 此標勸也。汝應於此所緣境中。試分自他令其不同。自即見性。他即物像
諸菩薩等見百千界 初地見百佛土。二地見千天下。乃至十地見無量不成說佛刹微塵數天下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