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滸我為王_第九章 點視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但是,所采納的這些辦法都見效甚微,且大多數鼎新都不免於流產,而配隸刑的弊端仍然困擾著當局。

兩人進了點視廳,管營正坐在上方,兩邊八九個軍漢侍立。那管營看模樣有五六十歲,頜下三縷長髯,看上去倒是一身正氣。管營喝叫除了李瑾身上的桎梏,說道:“遵循太祖武德舊製,新到犯人,須打一百殺威棒。擺佈,行刑。”

李瑾跟著差撥走出房間,往點視廳行去。在離點視廳不遠的處所,李瑾看著四下無人,拿出早就籌辦好的一百兩銀子,快走兩步趕上差撥,說道:“差撥大人,這是我的一點情意,今後還望差撥大人多多照顧。”說著,將一錠五十兩的銀錠遞給差撥。

有宋一代,律法多承唐製,科罰也多承唐製,但是配隸刑倒是由五代的刺配科罰展而來,在此根本上又有所生長,可分為刺麵配和不刺麵配。宋朝設立配隸刑的啟事首要分為經濟、政治和社會三個層麵,設立配隸刑,既可彌補實施折杖法後所帶來的科罰品級缺點,又能夠表現宋初統治者的仁人之心,寬貸極刑,藉以和緩海內鋒利的階層衝突。

“好,我們走吧。”

從客觀上來講,配隸法的初行是有著主動意義的,既表現出統治者的恤刑之心,寬宥百姓之意,也威懾了犯法,並且,配隸人還能為社會締造經濟代價,加強了國度的國防力量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