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孫武
其用戰也勝,久則鈍兵挫銳,攻城則力屈,久暴師則國用不敷。夫鈍兵挫銳,屈力殫貨,則諸侯乘其弊而起,雖有智者不能善厥後矣。故兵聞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。夫兵久而國利者,未之有也。故不儘知用兵之害者,則不能儘知用兵之利也。
故知勝有五:知能夠戰與不成以戰者勝;識眾寡之用者勝;高低同欲者勝;以虞待不虞者勝;將能而君不禦者勝。此五者,知勝之道也。
孫子曰: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成不察也。
將聽吾計,用之必勝,留之;將不聽吾計,用之必敗,去之。
夫將者,國之輔也,輔周則國必強,輔隙則國必弱。
若服從我的定見,用兵作戰就會取勝,我就留下來;如果不從,兵戈就會失利,我將會分開這裡。
是以,要通過對敵我五個方麵的環境停止綜合比較,來切磋戰役勝負的景象:一是政治,二是天時,三是陣勢,四是將領,五是軌製。政治,就是要讓公眾和君主的誌願分歧,戰時他們纔會為君主去死,不存貳心。天時,就是指日夜、晴雨、酷寒、酷熱、季候氣候的竄改。陣勢,就是指高陵凹地、路途遠近、險隘平坦、進退便利等前提。將領,就是批示者所具有的聰明、誠信、仁愛、英勇、嚴明等本質。軌製,就是軍製、軍法、軍需的製定和辦理。凡屬這五個方麵的環境,將領都不能不知。充分體味這些環境的就能取勝,相反就會作戰失利。彆的,還要通過比較兩邊的詳細前提來切磋戰役勝負的景象,即兩邊君主哪一方施政腐敗?哪一方將帥更有才氣?哪一方具有更好的天時天時?哪一方軍紀嚴明?哪一方兵力強大?哪一方士卒練習有素?哪一方獎懲清楚?通過這些闡發比較就能夠判定誰勝誰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