檀郎_32.浮屠祠(下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我把金餅放出來,蓋上木板和青磚,將榻挪回原位。

不久以後,我回到了房中。關上門,拉上閂,我走到室內,謹慎地把床榻挪開,暴露一角空中。

本日之事,至此終究美滿,我擦了手,將衣服換下,自去安寢。

此事乃是奧妙,我探聽了兩年也毫無眉目。曹麟用了多麼手腕我不得而知,但他也會些潛行窺私的本領,我不能分開雒陽,便也隻要他能幫我。

那張臉,已經換成了荀尚的模樣……

我持續道:“前兩日,東宮曾有一事,不知公主可曾聽聞。”

“謝氏?”大長公主皺眉,“可謝氏一貫對太子忠心耿耿。”

我說:“此計最緊急之處乃在於殿中諸將。太傅自恃把握了北軍及禁軍,對殿中內衛甚為輕視,諸將早有不滿。一旦策反,則大事已成。”

她麵上已然不見了先前的惴惴神采,容光抖擻,如逢喪事。

浮圖祠大門緊閉,燈籠裡的蠟燭早已燃儘,在廊下被風吹得晃閒逛悠,很有幾分詭異之相。

我說:“另有一人,便是豫章王。聖上欽定的幫手大臣,除太傅以外,便是他,亦甚為緊急。”

大長公主聞言,目中微光閃現。她從蒲團上站起家,在祠堂中來回踱步,麵上儘是鎮靜之色。

我說:“奴婢所說生門,正在謝氏。隻須將謝氏拉開,荀氏之勢便如斷了一臂。”

不過,謝氏除外。

傳聞有一回, 太子到荀尚家中作客, 剛好趕上了當時在園中與姊妹玩耍的荀氏, 一見傾慕,回宮後茶不思飯不想。

大長公主訝然:“哦?”

我說:“謝氏忠心者,非太子,乃皇太孫。謝氏自不會去反太子,但對荀氏可一定。”

*****

我說:“前兩日夜裡,太子在宮中喝酒,喝得酩酊酣醉。太子妃勸了兩句,竟被太子毆打。太子謾罵她是毒婦,罵皇太孫是孽子,揚言比及繼位便將二人廢了。”

“豫章王?”大長公主不覺得然,“他一貫明哲保身,不見好處決不肯脫手。”

她又道:“那東宮內的秘事,亦是這玄術算得麼?”

大長公主沉吟,冇有言語。

“何事?”

這是數日前,曹麟托人從淮南給我捎來的。上麵密密麻麻,寫著從祖父家抄冇的物什以及去處。此中,有冊本七千餘冊,曹麟在厥後說明,說天子令太學網羅佚散文籍,凡抄冇之冊本,皆送往雒陽太學。但祖父的書在運走之前,有人從雒陽秣陵侯府而來,將此中的八百六十二冊帶走。

彼時, 太子妃謝氏已經生下嫡子,且封為了皇太孫。荀氏到了東宮以後, 亦是爭氣,隔年也生下一子。太子大喜,曾興沖沖地去天子麵前濤封, 被罵了一臉無趣。

我說,“太子不喜謝妃和皇太孫,乃眾所周知。公主如果謝氏,此時最擔憂的,當是何事?”

大長公主:“可若北軍誓死跟隨荀尚,強入宮中,如之何如?”

大長公主點頭:“恰是。”

我莞爾:“公主過譽。”

荀尚輔政以來,為穩固權威,重用親故。凡與荀氏有些乾係的人,皆受皋牢。

我說:“豫章王不須脫手,宗室諸王手中雖有兵馬,然一旦進京,易生大亂。不到危急關頭,可不必豫章王出麵。隻要太後發詔時,豫章王不禁止,便可成事。”

八百六十二冊,恰是知名書的數量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