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門生於1944年3月在成都南較場參軍。初分為十個隊,同年八月分科後,分駐成都本校西較場,南較場,合編為步兵一個大隊,轄四其中隊,(內有一中隊是廣西六分校並來);炮兵一個大隊,轄兩其中隊;工兵一個大隊,轄中兩個隊;通訊兵一大隊,轄三其中隊。其他馬隊,輜重兵各一獨立中隊。迨後步、工、通三個隊又遷駐北較場,合計步、騎、想工、輜、通六科,計門生1116人。1946年12月25日畢業。各地分校亦於此時接踵結束,並歸本校。
本期門生從1927年和1928年招收預科生和參軍生,至1930年9月畢業,恰是軍事當局醞釀規定本校門生求學時候為三年製之時。計這三年中,曆經政治風雲多變和處所各派權勢相互爭鬥的影響,形成師生風潮迭起,也使門生分離很多。以是本期畢業人比本來招收的預科生和參軍生的退學人數減少1400餘人。在1930年9月畢業生分發各地軍隊之際,黃埔本校卻接到蔣介石9月7日電令:“在第七期業後,埔校著即停辦”。是以,在校教職員工有的歸併南京本校,有的發餉兩個月斥逐。至同年十月二十四日廣州的黃埔本校就完整結束。
1936年8月在南京招收第十三期門生。1938年9月16日於四川銅梁畢業,計1412人。
黃埔校軍在作戰過程中博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戀慕,因為它這是一支規律嚴明的反動軍隊。黃埔軍與舊軍隊分歧,行軍中不管是官員還是門生,都不準拉夫、搶物、捐餉、占屋,違者按反動軍的刑事條例停止懲罰。在《重征東江訓戒》中,誇大要嚴守軍紀,從命號令,毋忘反動軍的連坐法,牢記反動軍的刑事條例。《愛民歌》的歌詞:莫走人家取門板,莫拆民房搬磚石,莫踏禾苗壞田產,莫打官方鴨與雞,也反應了反動軍嚴明的規律。
第六期
黃埔帶領人深切體味到:百姓反動這首要分子為百姓。百姓中最多者莫如農夫,故百姓反動之獨一要件為須得農夫大多數體味與集合。吾人其不欲百姓反動勝利則已,不然必先於乾農**動。在支撐工農鬥爭的同時,黃埔甲士實在履行孫中山的扶助農工的政策,支撐與扶助農**動。起首創辦了農**動講習所,培養農**動聽才。黌舍多次調派軍事政治教員,前後共練習了四屆農**動講習所的門生,使得插手講習所的學員的軍事、政治本質有了快速的進步,且在回鄉村後,帶領農夫停止鄉村反動,有力地援助了反動軍的作戰。其次,軍校政治部還派職員對東莞保安農夫會施以政治及軍事練習。再次,軍校撥派第四期畢業生30餘人到農**動乾部特彆練習所學習農**動的扼要實際和體例,期滿載波機前後分赴各首要縣,承擔練習那邊的農夫侵占軍榜樣隊事情,鞭策了那邊的農**動。
2、南京期間
這期門生入校不久,適逢軍校開端第一次東征,乃受命隨校部東征隊解纜東江,實施邊戰役邊上課,在實戰中敏捷生長。在進占潮汕以後,並設潮州分校當場開課。至六月又回師廣州,插手安定滇桂軍兵變和沙基反帝遊行。畢業後大多數分派到第一軍或插手工農活動,充當骨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