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勝躁,寒勝熱。平靜為天下正。
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八章
澹兮其若海﹔
夫何故。以其無死地。
萬物並作,吾以觀複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五章
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
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
吾不知其名,強字之曰道,強為之名曰大。
致虛極,守靜篤。
滌除玄鑒,能無疵乎。
弱其誌,
慎終如始,則無敗露。
三十輻,共一轂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
何謂貴大患若身。
信不敷焉,有不信焉。
神得一以靈﹔
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強天下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六章
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覆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不貴其師,不愛其資,
是以賢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道衝,而用之或不盈。
塞其兌,閉其門,畢生不勤。
上善若水。
不貴可貴之貨,使民不為盜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章
不自伐,故有功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章
豫兮若冬涉川﹔
吾不知其名,強字之曰道,強為之名曰大。
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
修之於天下,其德乃普。
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
治大國,若烹小鮮。
俗人察察,我獨悶悶。
公乃全,全乃天,
視之不敷見,聽之不敷聞,用之不敷既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四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十二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九章
其次,侮之。
上善若水。
為有為,事無事,味有趣。
實其腹,
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師之所處,波折生焉。
勝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。
不得已而用之,澹泊為上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六章
進道若退﹔
天長地久。
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二章
賢人常偶然,以百姓心為心。
</script>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一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章
萬物並作,吾以觀複。
或強或羸﹔或挫或隳。
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牝常以靜勝牡,以靜為下。
六合。六合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。
故處置於道者,同於道﹔
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﹔外其身而身存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七章
其次,親而譽之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三章
吾何故知天下然哉。以此。
我好靜,而民自正﹔
是以賢人之治,
知名六合之始﹔馳名萬物之母。
視之不見,名曰夷﹔
夫物芸芸,各複歸其根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五章
物壯則老,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。
大道泛兮,其可擺佈。
侯王得一覺得天下貞。
此二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八章
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托天下。
以其終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
人之所畏,不成不畏。
天下大事,必作於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