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得一以寧﹔
混兮其若濁﹔
天乃道,道乃久,冇身不殆。
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
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複歸於無極。
知常曰「明」。
是謂微明。
豫兮若冬涉川﹔
臣。
夫唯嗇,是謂早服﹔
不貴可貴之貨,使民不為盜﹔
不自是,故彰﹔
故建言有之: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六十三章
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七章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五章
賢人在天下,歙歙焉,為天下渾其心,
處世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厥後。
知常容,容乃公,
故滿足之足,常足矣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章
故常無,欲以觀其妙﹔常有,欲以觀其徼。
是謂襲明。
反者道之動﹔弱者道之用。
公乃全,全乃天,
孰能濁以靜之徐清。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修之於邦,其德乃豐﹔
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強其骨。
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
窈兮冥兮,此中有精﹔其精甚真,此中有信。
何謂貴大患若身。
此三者不成致詰,故混而為一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四章
弱其誌,
財賄不足﹔是為盜誇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一章
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六十五章
見小曰明,守柔曰強。
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。
朝甚除,田甚蕪,倉甚虛﹔
敝則新,少則得,多則惑。
不曰: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。故為天下貴。
聽之不聞,名曰希﹔
猶兮若畏四鄰﹔
何謂貴大患若身。
執古之道,以禦今之有。
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。
孰能安以動之徐生。
此二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
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愛國治民,能有為乎。
蓋聞善攝生者,路行不遇兕虎,入軍不被甲兵﹔
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穀。
不自矜,故長。
我獨泊兮,其未兆﹔
強行者有誌。
天下難事,必作於易,
夫兵者,不祥之器,
風雅無隅﹔
太上,不知有之﹔
雄師以後,必有凶年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五章
知名六合之始﹔馳名萬物之母。
曠兮其若穀﹔
道衝,而用之或不盈。
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,功成而不居。
侯王無以貞,將恐蹶。
太上,不知有之﹔
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
孰能濁以靜之徐清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九章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﹔
不自見,故明﹔
天下神器,不成為也,不成執也。
小邦以下大邦,則取大邦。
不言之教,有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企者不立﹔跨者不可﹔
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
何如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。
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六章
修之於鄉,其德乃長﹔
強其骨。
金玉合座,莫之能守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十二章
不貴可貴之貨,使民不為盜﹔
偏將軍居左,大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。
挫其銳,解其紛。
質真若渝﹔
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