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其心,
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。
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,功成而不居。
三十輻,共一轂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
是以賢人之治,
行不言之教﹔萬物作而弗始,
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﹔
或強或羸﹔或挫或隳。
繁華而驕,自遺其咎。
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
穀無以盈,將恐竭﹔
千裡之行,始於足下。
使我介然有知,行於大道,唯施是畏。
淵兮,似萬物之宗﹔湛兮,似或存。
此非以賤為本邪。非乎。故致譽無譽。
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﹔
是以賢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地無以寧,將恐廢﹔
悠兮其貴言。
金玉合座,莫之能守﹔
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七章
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萬物並作,吾以觀複。
朝甚除,田甚蕪,倉甚虛﹔
其在道也,曰:餘食贅形。
其次,侮之。
聽之不聞,名曰希﹔
道衝,而用之或不盈。
行不言之教﹔萬物作而弗始,
豫兮若冬涉川﹔
天長地久。
民之處置,常於幾成而敗之。
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。
六合之間,其猶橐龠乎。虛而不平,動而愈出。
孰能濁以靜之徐清。
故常無,欲以觀其妙﹔常有,欲以觀其徼。
其事好遠。
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
不善人者,善人之資。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善有果罷了,不以取強。
虛其心,
我無慾,而民自樸。」
修之於鄉,其德乃長﹔
是以聖報酬腹不為目,故去彼取此。
非以其忘我邪。
不自伐,故有功﹔
我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。
曲則全,枉則直,窪則盈,
</script>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一章
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。
始製馳名,名亦既有,
是以賢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﹔
知常容,容乃公,
道衝,而用之或不盈。
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:「我天然」。
其次,畏之﹔
不見可欲,使民氣穩定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章
公乃全,全乃天,
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﹔
太上,不知有之﹔
師之所處,波折生焉。
執古之道,以禦今之有。
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二十七章
何謂寵辱若驚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十八章
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
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六十二章
恒也。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,
六親反麵,有孝慈﹔國度昏亂,有忠臣。
不自是,故彰﹔
不知常,妄作凶。
知名之樸,夫亦將不欲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五十八章
混兮其若濁﹔
曠兮其若穀﹔
靜勝躁,寒勝熱。平靜為天下正。
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
行不言之教﹔萬物作而弗始,
世人皆有以,而我獨頑且鄙。
穀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
民之處置,常於幾成而敗之。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圖難於其易,為大於其細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六十五章
未知雌雄之合而峻作,精之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