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210』子曰:“視其以是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人焉叟哉?人焉叟哉?”
『12』有子曰:“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鮮矣;不好犯上,而好反叛者,
『414』子曰:“不患無位,患以是立。不患莫己知,求為可知也。”
『54』子貢問曰:“賜也何如?”子曰:“女,器也。”曰:“何器也?”曰:
『17』子夏曰:“賢賢易色;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於朋友交,
『53』子謂子賤,“君子哉若人!魯無君子者,斯焉取斯?”
『45』子曰:“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”貧與賤,是
公冶長第五
『411』子曰:“君子懷德,小人懷土;君子懷刑,小人懷惠。”
錯諸直,則民不平。”
『418』子曰:“事父母幾諫,諫誌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”
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因於殷禮,所損益,可知也。其或繼周者,雖百世,可知也。”
『317』子貢欲去告之餼羊。子曰:“賜也!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。”
『422』子曰:“古者言之不出,恥躬之不逮也。”
『114』子曰:“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於事而慎於言,就有道而正焉,
『217』子曰:“由!誨女知之乎!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”
『111』子曰:“父在,觀其誌;父冇,觀其行;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
如也,繹如也,以成。”
『27』子遊問孝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
則以學文。”
『116』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之,患不知人也。”
”子聞之,曰:“是禮也。”
『16』子曰:“弟子,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凡愛眾,而親仁。行不足力,
『316』子曰:“射不主皮,為力分歧科,古之道也。”
『38』子夏問曰: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,素覺得絢兮。何為也?”子曰:“繪
『416』子曰:“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”
),其何故行之哉?”
『113』有子曰:“信近於義,言可複也。恭近於禮,遠熱誠也。因不失其親,
“但是管仲知禮乎?”曰:“邦君樹塞門,管氏亦樹塞門。邦君為兩君
,使民顫栗。”子聞之,曰:“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”
過後素。”
『415』子曰:“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”曾子曰:“唯。”
『115』子貢曰:“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”子曰:“可也;未若貧而樂
『211』子曰:“溫故而知新,可覺得師矣。”
孝慈,則忠;舉善而教不能,則勤。”
『31』孔子謂季氏,“八佾舞於庭,是可忍也,孰不成忍也?”
『224』子曰:“非其鬼而祭之,諂也。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”
,施於有政。’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?”
。”
『23』子曰:“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;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
『19』曾子曰:“慎終,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”
其他,則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祿在此中矣。”
罪於天,吾所壽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