笑傲神鵰天龍_第361章 西行之琴韻相和(十六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何足道彈到厥後,琴聲漸低,樹上停歇的雀鳥一齊迴旋飛舞。俄然“錚”的一聲,琴聲止歇,群鳥翱翔了一會兒。漸漸散去。他順手在琴絃上彈了幾下短音,仰天長歎,似是感慨知音難覓。然後俄然間從琴底抽出一柄長劍。青光閃閃,恰是前日所用。

方誌興和李莫愁走出十餘丈,隻聽得琴聲當中雜有無數鳥語,初時也不重視,但細諦聽來,琴聲竟似和鳥語相互應對,間間關關,委宛啼鳴,心中大感差彆。兩人走上前去,隱身林木以後,向琴聲收回處張去,隻見三株大鬆樹下一個白衣男人背向而坐,膝上放著一張焦尾琴,正自彈奏,當是何足道無疑。他身周樹木上停滿了鳥雀,黃鶯、杜鵑、喜鵲、八哥,另有很多不知其名的,和琴聲或一問一答,或齊聲和唱。

方誌興和李莫愁一起走上近前,笑道:“剛纔聽得何兄弟雅奏,空山鳥語,百禽來朝,實深敬佩。又見此畫地為局,吵嘴比武,惹大家勝,一時失色,忍不住多嘴。失禮之處,還望何兄弟包涵。”

驚神峰離崑崙派駐地並不遠,山嶽也並不高,隻因險要峻峭,故稱驚神峰。方誌興和李莫愁一起行去,隻覺奇峰高聳,不依常理,不覺悄悄點頭。此峰意蘊與何足道脾氣相合,又和他劍理極其類似,何足道居於此處,明顯是以此貫穿武學。此人年紀輕簡便已悟到這個事理,當真可稱不凡。

方誌興和李莫愁隱在樹後,隻見何足道徐行走到古鬆前的一塊空位上,劍尖抵地,一畫一畫地劃了起來,劃了一畫又是一畫。心中都是大奇:“莫非此人悟出了一套劍法?在地上試演?”兩人想到此處,便要避開,卻見何足道已然劃完,停下長劍。默數劍招。隻覺他橫著劃了十九招,跟著變向縱劃。一共也是一十九招。劍招始終穩定,非論縱橫。均是平直的一字。心中冷靜劃了一遍,曉得他是以劍尖在地下畫了一張縱橫各一十九道的棋盤,並非演練劍法。

鄰近峰頂,兩人驀地感覺火線一陣開闊,多有蒼鬆古柏等林木矗立。此時將近四月,樹木非常富強,實在清幽惱人。方誌興和李莫愁抬眼望去,隻見一座茅舍聳峙在期間,模糊有琴音傳來,更顯清雅。

何足道聽得琴韻,隻覺曲調溫和之至,好像深穀清泉,又似是朝露暗潤花瓣,晨風低拂柳梢。一時之間,他方纔下棋時的算計儘皆忘懷,沉浸於琴音當中。但覺琴音清雅,從所未聞,心中安好之極。(未完待續)

李莫愁心下詫異:“這何足道能以琴聲集鳥,莫非彈的是?此人琴藝如此高深,確切能夠稱得上一個‘聖’字!”想要向方誌興扣問,卻見他閉目靜聽,又怕打攪了何足道,也隻得按下這個心機。

兩人對望一眼,均是猜到何足道正在操琴。想起此人的“琴聖”名號,也不說話,悄悄循聲而去。方誌興上一世便曾跟黃鐘公學琴,數十年堆集下來,琴藝已可稱得上高超。而李莫愁在古墓時也曾得師父傳授琴藝,對此也算熟知。聽到何足道琴音中很有妙處,不欲打攪,而是悄悄靜聽。

何足道落了數十子,隻覺頭昏腦脹,本身也難以分清如何再下。方誌興見此,曉得他這多數是達到了極限,上前幾步細心瞧去,隻見白子與黑子在都在邊角劇鬥,摻雜不清,說道:“何不先往中原,再返西域?”話中之意,倒是以棋勢勸何足道先去中原磨礪,然後再返回西域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