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紅鞋走天下_333333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詩曰:

卻說唐朝侍郎白樂天,號香山居士,他是個佛門中再來人。埋頭經心內典,勤修上乘。固然頂冠束帶,是個宰官身,卻自唸佛看經,做成居士相。當時因母病,發願手寫《金剛般若經》百卷,以祈真佑,散施在各處寺宇中。厥後五代、宋、元兵戈擾亂,數百年間,古今名跡海內亡失已儘。何況白香山一家遺墨,不知多怎地毀滅了。唯有吳中太湖內洞庭山一個寺中,傳播得一卷,直至國朝嘉靖年間仍然無缺,首尾不缺。凡吳中賢士大夫。騷人騷人曾紛賞鑒過者,皆有題跋在上,不消說得:就是四方名公旅客,也多曾有讚歎頂禮、要求拜觀。留題姓名日月的,不計其數。算是千年來希罕古蹟,極其可貴的物事。山僧相傳珍寶保藏,不在話下。

行至相府門前,遠瞭望去,隻見嚴都管正在當中坐地,辨悟上前頓首,相見已畢,嚴都管便問道:“師父何事下顧?”辨悟道:“有一件事特來與都管籌議,務要都管成全則個。”都管道:“且說看何事。能夠從命,無不該承。“辨悟道:“敝寺人眾缺欠齋糧,目本年荒米貴,無計可施。寺中家傳《金剛經》,是唐朝白侍郎真筆,相傳代價令媛,想都管常日也曉得這話的。意欲將此卷當在府上鋪中,得對付米百來石,度過荒年,救取合寺大家生命,實是無量動德。”嚴都管道:“是甚稀少東西,金銀寶貝做的,值此代價?我雖曾聞聲老爺與來賓們常說,真是千聞不如一見。師父且與我看看再籌議。”辨悟在道人手裡接過包來,翻開看時,多是零寥落落的舊紙。嚴都管道:“我隻說是如何樣金碧光輝的,元來是這等悔氣色臉,到不如外邊這包還花碌碌都雅,如何說得值多少東西?”都管強不知覺得知的逐葉翻翻,直翻到前麵去,瞥見本府有很多大鄉宦名字及圖書在上麵,連仆人也有題跋手書印章,方喜動色彩道

人似饑鷹,船同蜚虎。鷹在空中息攫倉,虎逢到處立吞生。靜悄村墟,地神號鬼哭:安適舍字,頓時犬走雞飛。即此便是活無常,陽間不數真羅刹。

老者似信不信的承諾。辨悟走到船內,急取經包上來,解與老者看,乃是第二葉起的,將來對著壁間字法紙色,公然一樣無差。老者歎異,唸佛不已,將手去壁間揭下來,合在上麵,是非闊狹無不不異。一卷經完完整全了,三人儘皆歡樂。老者分付治齋相款,就留師徒兩人同榻過夜。方丈私對辨悟道:“開初我們恨柳太守,現在想起來,也是天意。你落空首葉,寺中無一人曉得,收藏到今。若非此一番跋涉,也無從遇著原紙來完整了。”辨悟道:“上天曉得柳太守起了不良之心,怕奪了全捲去,故先吹掉了一紙,今全卷重歸,仍舊還了此一紙,實是天公之巧,此卷之靈!想此老亦是會中人,所雲道人,安知不是白侍郎托化來的!”方丈道:“有理,有理!”是夜,姚老者夢見韋馱尊天來對他道:“汝幼年功課深重,幸虧中年回顧,珍惜字紙。已命香山居士啟汝天聰,又加保護經文,完成全卷,陰功更大,罪業儘消。來生在筆墨中受報,福祿不凡,此生且賜延壽一紀,正果而終。”老者醒來,明顯記得。次日,對師徒二人道:“老夫珍惜此紙經年,今見全經,無量歡樂。雖將此紙償還,老夫不能忘情。願隨教員父同業,出錢請個裱匠,到寺中重新裝好,使老夫展誦幾遍,方為稱懷。”師徒二人道:“可貴施主如此信心,實是美事,便請同船同往敝寺隨喜一番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