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_第12章 陰符經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清姚際恒《古今偽書考 ·陰符經》:此書言虛無之道,言修煉之術,以 “氣”作“炁”,乃道家書,必寇謙之所作而筌得之耳。其雲得於石壁中,則妄也。……或謂即筌所為,亦非也,褚遂良書之以傳於世。

《陰符經註疏》序:“唐李荃好神仙之道,常曆名山,博采方術。至嵩山口岩石壁中得《陰符》,竟不能曉其義理。入秦在驪山下,逢一老母,自語日: ‘火生於木,禍發必克。’荃驚而問之日:‘此時黃帝陰符經上文,母何故而言?’母日:‘吾受此符三元六甲周甲子矣!’荃頓首拜之,具言吉得處……乃坐樹下,說陰符玄義。言完,荃日:‘黃帝陰符三百言,百言演道,百言演法,百言演術。參演其三,混而為一,聖賢智愚,各量其分,得而學之矣’……”

宋晁公武《郡齋讀書誌 ·陰符經一卷》:右唐少室山布衣李筌雲:《陰符經》者,黃帝之書。或謂受之於廣成子或謂受之玄女。或謂黃帝與風後玉女論陰陽六甲,退而自著其書。

軒轅黃帝陰符經原文:

知之修煉,謂之賢人。

禽之製在氣。生者死之根,死者生之根。恩生於害,害生於恩。

清朝 徐大椿曰:“陰符讚易之書也。”

人知其神之神,不知其不神之以是神也。

至樂性餘,至靜性廉。天之至私,用之至公。

《陰符經》的作者,向來講法不一。共有四種說法:第一種觀點以為是黃帝所撰,伊尹、太公、範蠡、鬼穀子等注。第二種觀點以為是寇謙之所作,其按照是因為杜光庭《神仙感遇傳》謂此書是“上清羽士寇謙之藏諸名山”。第三種觀點以為是唐朝中期的李荃所作,持這類觀點的有宋朝的黃庭堅、朱熹等。第四種觀點以為是南北朝時一名“深於道者”所作。

觀天之道,執天之行,儘矣。

唐 李筌《黃帝陰符經疏序》:“少 寶山 悲觀子 李筌,好神 仙之道,常曆名山。博采方術,至 嵩山虎口岩石壁中,得《陰符》本絹素書,朱漆軸,以 絳繒緘之。封雲:“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,上清羽士 寇謙之藏諸名山,用傳同好。”其本腐敗,應手灰滅。”

孟綽然《黃帝陰符經注》序:“《陰符經》三百字,言簡而意詳,文深而事備,六合生殺之機,陰陽造化之理,妙用真功,包涵總括儘在此中也。昔軒轅黃帝,萬機之暇,淵默沖虛,獲遇真經,就崆峒山而問天真皇人廣成子先生,得其真趣,勤而行之。一旦鼎湖,乘火龍而登天。斯文遂傳於後代也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