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_第13章 太公陰符經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三反者,中庸也,三盜儘黜。日夜者,背明故, 絕聖棄知。

有生必有殺,有殺者其生亦微明矣。見其微明而握其大抵,神神哉。

本自恩,害於恩,明之者,兩得。故謂人間教養德山棒、臨濟喝最親。

天有,天何曾有?“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”;以此知之五賊之生,本自有也,自居、執、住、止,毀天常故成五賊。若不有者,何出五賊?!是謂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”。

[略釋]:

此則知幽明故, 防微杜漸,斯遠害矣。

薑子牙先在商為官,見紂王無道,便去官遊說方國,聽聞西伯姬昌賢達而去周,隱之磻溪,此時已年屆七十。也有一說是太公入贅婦家,因不擅生存而被婦家逐削髮門,因而在渭水之濱直鉤垂釣,一樵夫見薑子牙用直鉤垂釣,便授其垂釣之法,但薑子牙卻答道:“老夫名雖垂釣,意不在魚。我寧在直中取,不向曲中求,不為錦鱗設,隻釣王與侯。”薑子牙垂釣的故事傳聞四方,周西伯姬昌便帶領屬臣帶上厚禮,恭請薑子牙出山。武王繼位後,薑子牙拜為國師,牧野之戰中立下首功,被封為齊國之侯,都於營丘(今山東臨淄),成為齊國鼻祖。周康王六年(前1016年),卒於周都城鎬京。薑太公前後幫手了文王、武王、成王、康王等四代周王,既主軍,又問政,武能安邦、文能治國。周公分封後,薑太公成為齊國的締造者、齊文明的初創人。所作《六韜》傳世。唐貞觀年間(627年-649年),唐太宗為示慕賢之德,在當年薑子牙垂釣之地修建太公廟,且植四柏。唐上元元年(760年),唐肅宗又追封薑子牙為武成王。而後,薑子牙名譽日盛,朝廷和慕名者爭相在垂釣台廣修古刹,塑造太公、文王、三清諸神像,祭奠非常昌大。明、清兩代,垂釣台的各處古刹殿閣都獲得翻修增色。

至樂者,閒閒。至 靜者,純真。此以卻妄也。

因形化神,四時順成, 五氣朝元,開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。

[原文]: 性有巧拙,能夠伏藏。

五賊在心,非心、 非非心則天下無賊。

非動、 非非動之體,儘拙此動靜,故謂能夠之動靜。執動者棄靜,執靜者棄動,均背於大道,故謂邪宗。入無極之真,運此動靜自但是然。

中國古今馳名的軍事家孫武、鬼穀子、黃石公、諸葛亮等都學習並接收了太公《六韜》的精華,並且現當代界上的政治、經濟、辦理、軍事、科技等各個範疇仍在鑒戒太公《六韜》的精華。

至靜,深闡於上文‘天然之道靜’也。此謂於無極之真,非動, 非非動之體也。

子曰:“聲色之於化民者,末也。”

時先者,泥地故,形而下之器矣,顧形返化神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