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_第28章 福建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而閭山派的真正來源,傳聞來源與巫法, 從目前質料看,閭山派之初始形狀為巫法,名曰‘閭山法’,起碼在宋朝之前已構成 於閩、浙、贛之古越國舊地,是由當代巫術、巫法、巫教受玄門的影響而生長起來的一支教派。從目前道壇之實際活動環境考查,這類巫法的陳跡仍然非常較著。

資福寺旁有兩塊龐大的石板,都有2米多高,1米多寬,20多厘米厚,此中一塊上刻“朝耕山隴雲,暮釣西橋月。澄渚一閒人,林泉甘獨拙。”取的是南宋朱熹“耕雲釣月”的意境。

青海:青海劍派,血刀門,明教,崑崙派。

睚眥,是老二,平生好鬥喜殺,刀環、刀柄、龍吞口便是它的形象。這些兵器裝潢了龍的形象後,更增加了懾人的力量。它不但裝潢在疆場名將的兵器上,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保衛者兵器上,從而更顯得嚴肅持重。

南少林寺西有個“紅花亭”,內裡是“保民殿”,建於隆武二年(1646年丙戌,南明紹宗朱聿鍵的年號,對應清朝是順治三年),為莆田人鄭郟和陸圻所建,後為反清複明義士的集會之所。保民殿的“民”字是出頭的,意為“反清複明”“為民出頭”。神案底座是石砌蓮花圖案,亭柱春聯為“柏酒傾杯綠,籬花帶雨紅”,因下聯有“紅花”,故名紅花亭。亨柱上有“萬物總歸三尺劍,五雲時現七星旗”的春聯,殿內柱子兩副春聯彆離是“手持七星護國泰,足執二法保民安”, “劍下龜蛇照日月,旗中龍虎透雲霄”,由殿內供奉的是鄭勝利、萬雲龍、陳近南,這幾個春聯和洪門“花亭結義改姓洪”等,能夠證明這裡是當時洪門,即六合會集會結義的處所。

雲南:天龍寺,點蒼派,雪山派,沐王府,無量宮。

許遜到了旌陽,去貪鄙,弛科罰,倡仁孝,近賢遠奸,實施了很多利國濟民辦法。有一年,旌陽大水為患,低田顆粒無收,許遜讓多量農夫到官府田裡耕作,以工代稅,使哀鴻獲得挽救。當時瘟疫風行,許遜便用本身學得的藥方救治,藥到病除,群眾感激涕零,敬如父母。當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:“人無盜竊,吏無奸欺,我君活人,病無能為。”盛讚成遜的功德。鄰縣公眾紛繁前來歸附,旌陽人戶大增。許遜在旌陽十年,居官廉潔,政績卓越,被人們親熱稱為“許旌陽”。太熙元年(290),鑒於晉室將有大亂,料知國事不成為,許遜掛冠東歸。出發時,送者蔽野;有的為他建生祠、畫神像,長年祭奠;有的千裡跟從來到西山,聚族而居,與許遜為伴,都改姓許,人稱“許家營”。

祖山尾海拔642.4米,西部大舞寨600.2米,東部山頭尾576.6米,南部斜侖595.5米,紫霄峰559米,南少林寺劈麵的巨岩“石麵桶”(又叫臥佛山)576.6米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