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如此一來,收徒就困難很多了。普淺顯人不但悟性差,還常常認假為真。傳聞呂洞賓一次到鄉間,見一夥子人正給神仙呂祖過壽,呂洞賓一看,世人都在給本身的畫像斟酒獻肉,他想去討杯酒喝時,卻給趕了出來。呂洞賓歎道:“單獨行來單獨坐,無窮世人不識我。唯有城南老樹精,清楚曉得神仙過。”另有故事說,呂祖見一家母子貧困,因而投兩粒仙米入井,今後井水化為美酒,因而該家中靠賣酒為生,就此衣食俱豐。過了段時候,呂祖來家中回訪,其子卻抱怨,井水化酒,好倒是好,但卻冇有酒糟能夠喂個豬甚麼的。呂祖長歎道:“民氣苦不滿足。”因而將仙米收回,井水還是阿誰井水了。呂祖在人間,恐怕也不免有孤傲之感,他有詩道:獨上岑嶺望八都,黑雲散後月還孤。
關於呂洞賓的出身,當然也有很多的傳說,有的說他本是唐朝宗室以後,因為武則天要誅滅李家皇室子孫,不得已才隨母親姓呂。此傳說將呂洞賓的生年一下子提到了武則天期間,不過呂洞賓是神仙嘛,甚麼年代出世的也不希奇。不過可靠一點的說法是——呂洞賓應為唐末五代時的馳名羽士,和陳摶老祖、杜光庭、譚峭等這些馳名的道家高人是同一期間的人物,並有來往。呂洞賓從小也並非就是專職學神仙的,他小時候也是尖子生,四書五經、諸子百家的文章,對他來講十足小菜一碟,被稱為神童。但可惜生不逢時,唐朝末年,考場敗北,他考了幾十年,卻頻頻不第。但對於讀書人,隻要走科舉這條路啊,以是呂洞賓四十六歲了,還對峙去招考,到了長安的旅店裡,正想喝幾杯消消愁,卻見一名羽士著一白袍,在牆壁上題詩道:坐臥常攜酒一壺,不教雙眼識皇都。
安徽:紫蓬山,甘露寺,五童派。
呂祖好酒,偶然喝多了也“出事”。有一次呂洞賓酣醉,行走在巴陵市的街頭,趕上了本地太守的車駕,這狗官不識呂洞賓,便呼喊擺佈的衙役們要拿下呂祖問罪,呂祖笑嗬嗬地說,等我酒醒了再說吧。說罷還是熟睡,這狗官大怒,正要喝令擺佈行刑鞭撻,呂祖卻俄然不見,隻聽空中有人吟詩道:暫彆蓬萊海上遊,偶逢太守問根由。
爭似布衣狂醉客,不教性命屬乾坤。不教性命屬乾坤,這是多麼的派頭,決非哀歎“明日愁來明日愁”的墨客之輩能講得出口,自是仙家本質。而和其他一些道家“神仙”們如同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樣寂靜呆板的詩比起來,呂祖的詩讀來更有一種神采飛揚的感受。
江蘇:三白派,長樂幫,燕子塢,玄武派,上清派。
乾坤許大知名姓,分散人中一丈夫。
呂祖有劍術。平常小老百姓,本質不高,常常是見了淺近的東西才喜好,見了刀棍才驚駭。以是佛教中纔有各種天國之說,唬得這小老百姓戰戰兢兢地去拜佛。而知識較高的人士學佛時卻並未幾談天國之事。相傳呂祖常常身背一把長劍,神威凜冽,劍術通神。《宋朝國史》中也如許說:“關中逸人呂洞賓,年百餘歲,而狀貌如嬰兒,世傳有劍術。”官方相傳呂祖可飛劍取人首級於千裡以外。也就是說,呂祖一唸咒,他身後這把劍就像“戰斧”巡航導彈普通主動飛去找目標了。
積善求師何患少,由來六合不私親。無家無業,無拘無束,三千裡來去自如,如雲如水,如鶴如鬆,七百年暑儘寒來。大道修成,瓦礫儘黃金,黃金皆瓦礫。美酒飽飲,君山為我枕,我枕是君山。品呂祖之詩,遐想呂祖之風采,焉能不心折神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