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宋1_第十七節 武學 二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我趕回道:“皇上,臣不敢相瞞,這兵法操典之例,是臣新近收的幕僚司馬夢求、吳從龍的建議,這奏摺,則是出自高郵才子秦觀之手。微臣是文人,並不懂兵法。”我用心濾掉李一俠和吳安國,李一俠是個宰相長史的料,臨時我離不開他;吳安國性子拗,現在推出來,必定有費事。因為我曉得如許的事情,不顛末樞密院是不成能的了。

當下我便和這幾小我講敘我大抵的構思:“今我大宋有二十三路轄府、州、軍、監二百八十七,縣有一千一百三十五,我輩議立武學,若事事責備,務求武學如儒學普通漫衍到一千一百三十五縣,則非國度之利,實國度之害。何況本朝崇文抑武,民風日滋,倘若以武學與儒學等齊,必受朝野非議,事反而不成行。以是我想若立武學,則除東京、西京以外,僅及二十三路,以免擾動國度。於東京、西京彆離置東京講武學院、西京精忠學院,其下則二十三路各設一武學,為明高低之彆,各路武學僅以‘黌舍’名之,而二十三路武學黌舍之名,我欲奏請皇上以大宋建國以來功勞卓著的大臣名諱或封號賜名之……”

吳安國卻有彆的的擔憂,“本日大宋之弊,在於將驕卒怠,固然皇上主持禦試,嘉獎勇猛,然百年之弊,非一朝可除。所辦武門生員,若參軍中招致,隻恐流弊叢生,若不參軍中招致,又恐不免於物議。門生覺得,大人與其請皇上拔除武舉,不如請皇上於禁軍以外,師法漢武帝,組建羽林八軍,平時保衛帝京,戰時可為精銳。而這羽林八軍之將官校尉,全由武學卒業者中提拔充當。”

“既然要辦,就辦得標緻一點……”我沉吟道,“我當向皇長進言,拔除武舉。”

眼睛溜溜轉悠一會兒,李一俠彌補道:“純父所言極是,須知太學定額亦不過九百,倘若武在文上,必招致清議,可依王相之三舍法,各路黌舍三年卒業,方能夠考兩京之學院,兩京學院亦須三年卒業,方能夠由朝廷授以武職。”

我曉得天子要嚐嚐他們的才調了,趕緊承諾著,又替他們謝了恩。

我笑道:“少遊,凡事不成操之過急。各處武學倘人數過量,以本日本朝重文輕武之風俗,則不免於魚龍稠濁,且易遭非議。總之本朝之例,則武臣不能賽過文臣,這各路三百人,隻怕另有人不承諾呢。”

“既如此,明日你把這三人帶來,廢武舉和置校尉軍,皆是大事,恰好和樞密院計議。”

這下吳安國就急了:“如此,則朝廷武舉又當如何?”他對武舉明顯有稠密的興趣。

天子見我紅臉,不由好笑,說道:“所謂物以類聚,本來子明身邊另有這等奇材異士。”

“李兄所慮不錯,門生覺得,軍中所取之人,品秩不宜太高。”司馬夢求對此深表附和。

我笑道:“武臣武臣,當目前廷能有幾個武臣?不知事理的要明哲保身,有見地的不會反對,守著私利的也明白,我這個彆例,實在較之武舉,更合他們情意……我怕就怕有人拿祖宗之法來壓我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