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亡雲煙事_第1章 匣中劍自嘯 (6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楊顯沉吟半晌方昂首說道:“楊顯鹵莽武夫,隻知戰陣廝殺,不知半點韜略,怎敢置喙。然承製司垂問,顯不敢不說,如有不當之處,請製司、秦學士包涵。”楊顯略頓一頓,接道:“秦學士之言,確有獨到之處。先攻應州之策,顯亦附和。以此時之敵勢,秦學士之策確是上策。然有幾處纖細之處還請製司,秦學士留意,早做運營。其一:若能直下應州當然好,但何璠亦非庸常之輩,他便想不到我會攻打應州麼?如何璠早做安排,隻怕應州不易攻陷。何況應州城池雖小,城牆卻高大堅毅,此城乃我大鄭與南楚前敵之城,城牆初築之時,當今聖上曾明旨牆修四丈七尺高,牆基五丈闊,青石夯土壘就。不想本日卻為敵所用。若應州孔殷難下,何璠必回師來救,當時我軍於應州城下腹背受敵,該當如何?何況另有何瑛近在安州,如何瑛攻陷安州,便可堵截我與淮陰通路,當時我軍糧道受阻,隻怕軍心不穩。如何瑛攻不下安州,回師救應州,與何璠兩軍彙合,隻怕我軍難當其勢。”

話音未落,秦玉已說道:“楊鈐轄多慮了,我軍渡淮後,不需兩日便能到應州城下,應州必無籌辦,我攻其不備,怎能攻不下?何況應州兵微將寡,如何抵擋我雄師?應州必可瞬息而下,我再斷楚軍糧道,楚軍軍心必亂,如何再有一戰之力?我再在楚軍回救應州路上設一伏兵,隻須野戰破楚一陣,楚軍必亂,便隻能回師宿州。當時我與淮陰軍彙合,糧草之事便不敷慮矣。”

“我思之,若直下淮陰,儘收四州,何璠自可憑功勞再入楚國廟堂,然五萬精兵必為楚主收去。何氏便白白為楚國養了三年兵。何氏無兵,仍懼楚主擺佈,是以何璠欲收應、宿、安三州,再兵圍淮陰成相持之勢。至當時,楚主不得不容他蓄兵之事,還需以賦稅養之。倒是養他何氏私兵也。待到今後楚國朝堂有變,何璠手握重兵在外,或可扶新主登基,或可取而代之,自主為楚王。楚國無彆傢俬兵,當時兵鋒所指,何愁不登堂入室,占楚江山。”

陳封升座點卯,命秦玉、楊顯二人權任中軍參軍之職。又問了全軍集結之事。本來三月恰是左驍衛輪值宿衛梁都核心之時,陳封、陳肅治軍極嚴,兵將乞假外出者極少,是以兵將集結並不難辦。隻是要籌辦出征所需之糧草、輜重、軍賬,軍火等物,要與兵部、戶部協商籌辦,這些嚕囌事件皆是陳肅去做,陳封也不需操心,隻嚴令陳肅本日務必備好,不誤明日出征。

陳封道:“嗯,何璠或當真有此運營,依你之言,這一戰該如何打?”

秦玉道:“恰是。但何璠卻未曾想到何瑛攻不下安州。安州在我手中,圍淮陰之勢便不成。何璠或是改了主張,隻等我救兵渡淮,他便要以野克服我。他若勝我救兵,不但安州再不成保,淮陰也是岌岌可危,是否攻陷淮陰隻在何璠一念之間。他更能夠此勝勢恐嚇楚主,使楚主再不敢妄動。如此,何璠之謀成矣。”

秦玉還要再說,陳封打斷道:“二位都是深謀遠慮,我一時不及細思。現下時候已到,我等先到大堂點卯,退堂以後再細細商討。”說罷起家。秦玉、楊顯隻得起家拱手稱是。

大堂之上,中軍長史陳肅,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營統製使俱已到齊,另有中軍參軍、行軍司馬、近衛親軍虞候等人都在堂上等待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