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亡雲煙事_第4章 鐵馬歎餘生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辰正時牌,鼓角爭鳴,一隊隊金吾衛軍士舉著戈矛列隊行出,沿驛道設防。這邊便有禮部、鴻臚寺官員號召各官員到蘆棚外等待。那邊金吾衛軍士列於驛道兩側,軍官則於彩坊兩邊按劍矗立,分段批示。待金吾衛軍士排布結束,又有一百六十名羽林衛軍士行出,各個手持斧鉞瓜戟,各色采旗,在道中心雁翅排開。隨後尚書左仆射中書侍郎方旭、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袁端率著張銓、蔡聳、四位中書舍人、禮部尚書、禮部侍郎、鴻臚寺卿、鴻臚寺少卿等諸人走出,站於驛道中心。

代國在鄭燕兩國西麵,國小民貧,初時憑藉於鄭,在鄭燕兩邦比武之時不時出兵援鄭,也有不小的威懾之力。然鄭帝倦政以後,鄭國數敗於燕,恰逢代國新君登基,便轉而憑藉於燕,反不時擾亂鄭境,也頗令鄭國頭疼。

延佑七年六月二十六,徐雲班師回到梁都。上諭詔令在都六品以上大小官員,非當值者一概於長景門外郊迎王師。

太子低頭道:“弟子曉得了。”過了半晌,太子方昂首道:“徒弟,我隻怕今後再見徒弟也不易了。”

陳封遠遠看著,見那年青人二十出頭年紀,白麪不必,身材頎長,兩眼如漆,雙鬢若刀,頭戴束髮嵌寶紫金冠,身穿縷金百鳥紋樣穿花大紅圓領襴袍,腰間束著銀絲結長穗宮絛。看似文弱華麗,卻又有一種不成言的貴氣,令人氣為之奪。陳封心中一動,暗道:“這便是太子了。”

此人恰是鄭國當今太子。

太子沉默有頃方道:“我曉得。”

步隊行到十餘丈開外便停了下來,軍樂隊擺列驛道兩旁,徐雲率眾將上馬步行至太子身前,不顧身上甲冑,伏地行膜拜大禮。太子倉猝親手扶起徐雲。 陳封距的遠,聽不到他們說了甚麼,隻見太子與徐雲相互攙扶,率先走入折柳亭,其他世人跟從,在亭內風雅桌旁坐下。蘆棚外的文武官員這才又進入蘆棚坐下。

此時驛道兩旁三丈開外已被觀禮的百姓圍個水泄不通,熊飛軍軍士將百姓攔於圈外。此時俄然從驛道遠處傳來輕巧的馬蹄聲,三名軍士打馬而來。陳封知是徐雲派人聯絡。隻見那三人在方旭等人五丈外滾鞍上馬,快步跑到諸人麵前見禮。鴻臚寺少卿迎了出來。便在此時,方、袁諸人突聽身先人聲切切,回身看時,卻見一個年青人在十餘人簇擁下走了過來。

眾將身後是大隊軍馬,燈號甲冑光鮮,刀槍弓弩放光,看燈號約莫兩千軍馬,大踏步行來,直震得黃土驛道沙塵漫天,震顫不休。這便是本日參與郊迎大禮的全數軍馬了。徐雲雄師昨日便到了,其他人馬已各回各軍駐地,隻留這三千兵馬參與大禮。

太子與方、袁諸人一同站在驛道之上等待王師回都。鴻臚寺少卿與徐雲派來的三名軍士交代幾句,那三人便打馬去了。過未幾時,便聽得遠處畫角齊鳴,軍樂高奏,而後百餘名近衛親軍圍著十六匹健馬拉著的纛車闊步而來。那纛車丈二見方,四角站著四名護纛將官,舉頭按劍。車中心豎著兩丈餘高的旗杆,兩尺粗細,纛旗青紅兩色流蘇,米黃色旗麵上繡著鬥大的“鄭”字,在陽光下奪睛耀目。

車廂內非常寬廣,太子正坐,徐雲打橫。當時已是巳午之交,暑氣上升,徐雲穿戴鎧甲,帶著兜鍪,方纔在亭中尚不感覺,此時已是渾身大汗。太子親身為他摘下兜鍪,解開項甲袢絛,又從座旁小案上的瓷瓶中傾出一杯涼茶來,雙手奉與徐雲,說道:“徒弟,車內不便換衣,先把甲卸了罷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