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亡雲煙事_第4章 鐵馬歎餘生 (5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徐雲又叩了一個頭,道:“陛下,臣這便去了,陛下保重禦體。”聲音已哽咽,卻還是起家,拿起梁冠,大步退了出去。

二人帶著奏疏又來到紫宸殿,但此次紫宸殿的殿門緊閉,過了好久,洪福送一名太醫出殿門。那太醫見了方、袁二人,隻略見禮便退了出去。洪福未下台階,隻在殿門口道:“聖上禦體有恙,不見人了。請二位相公歸去,朝中政事,二位相公自拿主張就是了,不必再來。”說罷便回身進了紫宸殿。“啪”地一聲緊閉了殿門。

鄭帝點頭道:“朕知你忠心為國。你為國度勳貴,柱石之臣,兵事之餘思謀治國之策原不為過,如有良策可與政事堂相公們談,若相公們政事太忙,也可見朕麵談,再彆小我,縱談了也是無用。治國畢竟是要治,長治方能久安,思變思革乃是致亂之源。國若亂,何談治,你說但是這個事理。”

二人候於紫宸殿階下,洪福代為呈奏,冇過量久洪福便出殿傳鄭帝口諭:“這道奏疏朕留中了。”

鄭國已有多年冇有以鄭帝的名義明發詔諭,這兩道詔諭收回,朝中爭議之聲終究垂垂停歇。連著三日,再無報酬這二事上疏。方旭懸著的心終究漸漸放下。但第四日,一道奏疏突破了朝堂的安靜。

喜好興亡雲煙事請大師保藏:興亡雲煙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。

次日,政事堂明發兩道詔諭。其一,姚禮調任之事鄭帝攬責,其二,彈劾徐雲之奏章皆留中,朝中不得再私議。

徐雲笑道:“臣如何敢與陛下想比。臣長年出兵放馬,身上傷有二十幾處,傷筋動骨的也有幾處,身子骨早已大不如前,更是比不得陛下。陛下春秋鼎盛,龍精虎猛,客歲更是新添了一名公主,這臣如何比得。”

徐雲起家跪下道:“臣謝陛下。”說罷叩首伏地。

鄭國旬日或十五日刊印一次邸報,三日火線才刊印一次,現下為這份奏疏,隻得加刊一次。邸報印出後旬日以內,鄭國全境郡府州縣官員便都能看到了。

徐雲有些放鬆的身子又矗立起來:“陛下經驗的是。然陛下也有些汲引臣了。臣每與北燕交兵,何嘗不是拚儘儘力,卻也隻拚得個互有勝負,實是北燕十年來國力,兵力都甚強大,非是臣不經心極力。請陛下明鑒。陛下說臣心機不全在戰事上卻也不錯,惟因北燕國力、兵力強大,我大鄭若止步不前,便落了人後,豈有不為其欺之理。臣以軍思政,若要完整打敗燕國,唯有強國一途。然臣終非文臣,治國理政非臣所長,隻胡想耳。”

徐雲也笑道:“臣遵旨,今後少不得滋擾陛下。隻怕兩個白髮老兒在此坐而論道,彆人卻不將陛下與臣之見放在心下。”說罷與鄭帝一齊笑了起來。

鄭帝道:“朕本年六十有二,你小朕四歲?還是五歲?噢,小朕五歲,那是五十七歲。朕雖時有小恙,卻自發精力尚可,你武人出身,打熬的好筋骨,如何尚不如朕?”

邸報收回後,朝中反而冇有了群情之聲。冇有人情願牽涉到“結黨”如許的事中。統統人都曉得,牽涉到如許的事隻要一條路可走。果如所料,徐雲上疏請致仕。

第三日,徐雲又上奏疏。

鄭國延佑七年七月二十一,鄭帝下旨:少保徐雲封海豐侯,加兗海節度使,原封賞食邑還是,恩允致仕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