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亡雲煙事_第4章 鐵馬歎餘生 (5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徐雲冠帶朝服,結束整齊來到紫宸殿鄭帝寢宮。鄭帝盤膝坐於榻上。徐雲進殿行了膜拜大禮。

實在政事堂統統人都明白,這份奏疏的呈現,最後隻要一個成果,那便是奏事兩邊此中一方退出朝堂。但政事堂必必要有一個措置體例,如果甚麼都不做便是怠政,瀆職。細細想來,這五個彆例確隻要明刊邸報可行。方旭無法,隻得首肯。崔言便召知銀台司與都進奏院,命明日刊印此奏疏。

第三日,徐雲又上奏疏。

邸報收回後,朝中反而冇有了群情之聲。冇有人情願牽涉到“結黨”如許的事中。統統人都曉得,牽涉到如許的事隻要一條路可走。果如所料,徐雲上疏請致仕。

翻看內文,果不出所料,恰是“臣禦史台殿中都禦史徐敏謹奏”,統統都在帷幕後那人的運營當中,畢竟還是逃不過。方旭心中哀歎,麵上卻極力保持著安靜,細細看完奏疏,全文還是冇有實據,乃至冇有實跡,卻侃侃而言,平常而談,儘言徐雲身居高位,功高震主,手握重兵,故舊滿朝之風險,實是誅心之論。如果奏彆的事,這等妄自測度的奏疏方旭早已駁斥歸去,但觸及一個“黨”字便不敢暗裡措置了。方旭與袁端商討,但如許的奏疏隻要一個措置體例——上呈鄭帝。又何必商討。

鄭帝道:“如何行這大禮?雖已入秋,氣候還熱,如何穿成如許?年事大了最是怕熱,莫非你不怕熱?帽子摘了,坐那邊椅上。”

徐雲起家跪下道:“臣謝陛下。”說罷叩首伏地。

方、袁二人也早已推測,是以拿到奏疏,二人冇有半晌遊移便直奔紫宸殿。但鄭帝還是冇有見他們。

徐雲道:“陛下為臣開解,臣感激不儘。然臣請致仕卻也非全為剋日之奏議。臣年事已高,身子常有不豫,前日出征北疆,便生著力不從心之感。滿縣失於賊手,四周百姓被掠,皆是臣之過。臣思之,恐今後精力更加不濟,有負國度、陛下之望,況臣後輩將軍儘有能征善戰、智勇雙全,不遜於臣者,足以勝此重擔。是以請辭,容臣歸老林泉,保養天年,請陛下恩準。”

二人候於紫宸殿階下,洪福代為呈奏,冇過量久洪福便出殿傳鄭帝口諭:“這道奏疏朕留中了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