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亡雲煙事_二十七 胸中藏丘壑 2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盧豫道:“璧城,這一戰,你籌算如何打?”

秦玉諾諾連聲,袁端笑著擺擺手道:“罷了,這些題外話,不必再說。璧城,此次出征,你心中如有顧慮,無妨現在儘數說出來。如果本日不說,過後再來尋政事堂,我政事堂可不認賬。”

秦玉道:“多謝袁相公。袁相公思慮全麵,秦玉無慮矣。”

盧豫拍案道:“好。年青將領,便該有此派頭,不然,還上得甚疆場?”

宋質忽嗬嗬一笑道:“朝堂議政,何必話舊情?璧城須知,你等皆是我大鄭的將軍,領兵出征亦是為國交戰,非為小我恩典。恩典再重,又豈能超出家國大義去?君恩至重,璧城萬勿本末倒置。”

陳封道:“璧城,這不是你初度領兵出征,客歲淮南那一戰,你打的極好,已有大將之風,是以你此次出征,我也並不非常擔憂。然河東你從未踏足,山川地理不熟,萬事須謹慎謹慎。代國雖國小兵弱,卻也不成藐視,他能立於天下三十餘年而不倒,想必也有其過人之處,你若輕敵,必招敗績。到當時,不但國法不容你,便是我也容不得你了。”

秦玉心下一凜,不想隻一句話,竟被宋質挑出錯處去,倉猝起家恭施一禮道:“宋相公經驗的是,秦玉失禮了,請宋相公寬宥。秦玉參軍隻一年,聖上便親口諭旨簡拔秦玉為都統製使,秦玉豈不知戴德?聖上天高地厚之恩,秦玉隻在疆場上拚出性命去報效罷了。”

秦玉道:“宋相公、陳都司,秦玉非是輕敵,實是深知我大鄭禁軍之強大。若不能知己知彼,何敢一戰?秦玉既知己,便不敢浪費國度之力,我隻以左驍衛兩萬五千兵馬,迎戰代國五萬雄師,倘若不堪,甘心抵罪。”

秦玉寂然道:“稟相公,秦玉雖未到過河東,然秦玉既已為將,不敢不留意各處山川地理,河東陣勢秦玉昔日也曾於輿圖上細看過。代國扼守南北關與陽涼南關,這兩處關隘陣勢險要,易守難攻,若要攻打,卻也實在不易。然既是朝廷不欲驟起大戰,乘機滅代,那便也不必去理睬。秦玉覺得,代國分三路駐軍,總計五萬兵馬,來犯者雖隻一起一萬兵馬,其他兩路卻也不得不防。是以我亦以三路兵馬駐守便可。河東刺史徐使君昔日措置甚合兵法,我便依其舊製便可,隻多增些兵馬便是。以此,我以兩萬五千精銳禁軍,抵抗代軍五萬烏合之眾,雖不敢言必勝,自保倒是無虞。何況我火線另有河東八千精銳廂軍,更可謂高枕無憂。河東一處,請諸公放心,秦玉定保河東無事。”

袁端擺擺手道:“璧城不必拘束,坐下說話。雖說是議政,政事堂卻也不比朝堂,也不必拘泥那很多禮數。政事若理得通了,便違了些禮數又有何礙?然宋相公這番話卻也是至理名言,於你今後定是大有裨益的。如果換了旁的人,宋相公是必不肯說的,本日說與你,是看你乃是可培養之才,今後必是我大鄭之棟梁。到了當時,璧城莫要忘了本日宋相公這一言之恩。”

秦玉恭敬道:“宋相公如此悉心教誨秦玉,秦玉感激不儘,相公之言,秦玉必服膺在心。”

袁端道:“盧太尉說的極是,你年青將領便該有如此銳氣,瞻前顧後,如何打得勝仗?你心中有顧慮,儘管說便是,兵事有盧太尉、陳都司二位為你解惑,政事上也有我兩個老朽在,諒也不致有何難事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