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亡雲煙事_二十 錦官柏森森 2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“都司,先前蜀主已傳旨命樂籍回師勤王,樂籍卻抗旨不遵。現下蜀國勢危,必再降旨命樂籍回師,隻看樂籍是否遵旨了。樂籍若遵旨勤王,縱晚到幾日,蜀國君臣也必死守不降;樂籍若不肯回師,蜀國得知動靜,便必降無疑。”

梁岐道:“聽繼先所言確是有理,但我等切不成中了蜀人緩兵之計。我若隻圍而不攻,待蜀人將城池防備布好,當時再攻便當真難攻了。以我之見,這兩日便攻城,不與蜀人喘氣之機。至於密查樂籍動靜,也不遲誤攻城,一同做去便是。”

陳封道:“我這雄師當中儘是身經百戰之勇將,更有你等智計百出之謀士,又有何事不得人來,你說便是。”

楊顯道:“臨道兄,成都城定不成守,此是鄭蜀兩國儘知之事,何必徒增傷亡?蜀人若要守城,早已布好步地等我來攻了。我隻怕我雄師攻城太緊,反教城中軍民一心,併力守城。何況我大鄭是要將成都收為己用,如果損毀太重,今後光複民氣又要多操心力。”

楊顯道:“都司,成都城並不難破,隻慮光陰耳。我軍若強攻,隻怕激起城中軍民戰意,反難以速下成都。倘若樂籍回師勤王,蜀國五萬兵馬前後佈陣,我軍攻城之勢便不能成,當時縱能勝了蜀軍,再取下成都,隻怕也已過了刻日。是以楊顯覺得,我雄師當圍而不攻,困住成都,再多遣標兵密查樂籍意向。樂籍若出兵,都司當遣雄師於門路上設伏攔他,或可一克服之,成都便可不戰而降;倘若樂籍不肯出兵,則成都遲早必降,都司隻需遣一報酬使,入城招降便可。”

楊顯道:“我兵圍成都,蜀國各處兵馬並未有回都勤王者,皆因這些兵馬太少,縱是回師成都也無大用處。隻要夔州樂籍的三萬兵馬,如果回成都勤王,與城中兩萬兵馬前後夾攻,方有轉敗為勝之望。蜀國君臣至今仍未遣使求降,便是在等樂籍兵馬的動靜。”

陳封道:“樂籍的三萬兵馬確是我親信之患。若他回師勤王,我恰好將他一舉安定,他縱能一戰,我卻也不懼他。若他不肯回師,我定成都以後,還要勞師遠征夔州,反多費很多力量。”

程備道:“是。繼先之策可謂萬全,不過稍緩罷了,然若略加變通,或可持久成都,是以我等隻需設法使成都快些出降便是。成都出降與否,全在夔州樂籍,我等與其在此枯等樂籍出兵與否動靜,不若令人說降樂籍。”

“以此看,此番樂籍也一定肯回師勤王。但樂氏與蜀庭畢竟唇齒相依,蜀國若亡,我雄師必兵指夔州,當時他隻一州孤軍,如何能抗我天兵?便是有這般考量,樂籍才未回絕蜀庭詔諭,一向躊躇不決。現下蜀庭與樂籍皆在張望,若樂籍不肯出兵勤王,蜀庭必降;若成都不能抵擋我雄師,樂籍便不會出兵。但如果我軍攻城,蜀國能守住十數日,樂籍必出兵勤王。”

陳封反靜下心來,說道:“恰是,無得了何顧慮,但說無妨,我等一同參詳就是。”

世人都是一驚,陳封也驚道:“說降樂籍?”

“哦?”陳封望向楊顯,“繼先覺得這是為何?”

“當此時,蜀國不過三條路可選罷了,或戰、或走、或降,現下我雄師已將成都團團圍住,他便想走也走不得了。是以楊顯覺得,蜀國君臣尚不決奪是戰是和,卻也隻在此二者之間猶疑不決罷了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