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玉道:“小郎令高貴姓大名?又如何會射連珠箭?”
第二日一早,秦玉、劉遜、徐恒、洪鐘率五十騎保護,一行人出了應州東城。行不到五裡,火食漸稀,滿眼隻見荒村野店,草木雜蕪。想來很多年前,這裡也該是水村山郭,雞犬相聞之處,但自從兩國分界,兵爭不竭,人們便隻得背井離鄉,另尋桃源,這裡便也垂垂蕭瑟下來。
三人到山坡之上,四周張望,公然隻半晌後便見不遠處林中快步奔出一人,秦玉料這必是射箭之人,便急命洪鐘將那人帶來相見,務要以禮相待,不得用強。
秦玉又問道:“你是鄭人還是楚人?”
不一時,洪鐘帶那人走近,秦玉這纔看清,這箭手隻十7、八歲年紀,麵色烏黑,身材細弱,兩隻眼眸如晨星般清澈敞亮。手中握了一張弓,腰間插著短刀,背後又背了一張弓,一斛箭。
少年道:“父親便是父親,射箭便是射箭,其他我都不曉得。”
劉遜愣了一愣,又嗬嗬笑道:“永業的正理何其多也,縱是來日之戰不成免,本日之戰也當能免則免纔是。無端挑起戰事,徒使百姓遭難,國度耗花賦稅罷了。然本日若能勝楚,異日我大鄭取淮安,確是少了很多阻力。也罷,我也不與你爭辯,隻憑製司定奪便是。”
三人正驚奇間,卻又連珠飛來兩支箭,又彆離射中兩隻雁。這番吃驚可當真不小,連珠三箭,連中三雁,這等射術當真聞所未聞。秦玉忙命兵士快馬搜尋三隻落雁。
過未幾時,兵士將落雁尋來奉上。秦玉看時,見三雁中箭皆是貫頸而過,這箭手準頭、力度皆是世所罕見,秦玉讚歎不已,便要見地這位箭手是多麼人物。
少年點頭道:“不成,冇有獵物,白白搭我一支箭。”
值軍士安營之時,秦玉、劉遜、徐恒便坐在一旁參議那邊可駐兵,那邊需謹防。忽聽頭上一聲雁叫,昂首看時,倒是一群雁正飛過。世人原未留意,卻不知從那邊飛來一支箭,正中一雁。那雁哀鳴一聲,便直直落下。
秦玉嗬嗬一笑,喚來一個軍士,解下他腰間箭囊,道:“這裡有三十支箭,你射了這一箭,非論中與不中,我都將這斛箭送與你,如何?”
秦玉驚道:“如許小一隻黃雀如何能射中?”
少年行到麵前,不知見禮,隻望著秦玉三人道:“你尋我來做甚麼?”